近期,最令人激動的就是一年一度的盛事——全國兩會了!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3月5日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3月3日在北京召開;
3月5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在經過“部長通道”時表示,政府對騙補行為是零容忍,將加強補貼流程監管,考慮用事中、事后的辦法給予補貼。
苗圩說,新能源汽車發展起步階段,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予以扶持,是必要的,不過去年他們也發現有少部分的汽車企業,鋌而走險,用各種辦法,騙取中央的財政補貼。
“政府對這種行為依法依規進行了處罰,在這里我也向大家表示,政府對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決心是不會改變的,對騙補的行為是零容忍的。”苗圩說。
苗圩透露,對騙補行為,除處罰外,今年和今后一段時間,工信部將從兩方面采取措施予以治理。“首先是完善目前的補貼政策,加強補貼流程的監管,更多用事中、事后的辦法來給予補貼。”
早在兩會前,新能源騙補就遭到“炮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
作為汽車行業的資深專家,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近日也撰文,對新能源騙補行為性質和根源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相對于工信部部長苗圩之前對于新能源騙補的簡明扼要的表態,作為業內專家的董揚顯然措辭更為激烈。其在文章中一針見血地表示,怎么看待違規?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違規(往往也包括違法)都有原因,不論是騙過監管者(如新能源汽車之騙補),還是迎合消費者(如火鍋中加罌粟殼),都是為了多賺錢。
分析新能源騙補者的違規心態,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視規則為草芥。認為規則遲早要被打破,或打破也很平常,不把遵守規則與道德、正義相聯系。
第二原因是以牟利為天理。認為人該自私,企業該賺錢,而且無底線。不以違規為恥,不以害人為恥,視誠信為愚腐,把好人當傻瓜。
第三個原因是法治不健全。主要是重立法輕執法,有時甚至用立法加嚴代替執法不力,其結果是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有了以上三條,便有了相當一部分人的違規心理:違規平常事,看誰手段高!
作為汽車圈內的資深大咖,董揚對于新能源騙補同企業的合法經營和健康發展之間的關系有著自己的思考,其認為,騙補行為不能因為打著發展、促進就業就遭到輕罰。"發展是硬道理"并不能讓其就免罪。
補貼退坡不要緊,后續還會有補充政策
苗圩還說,從長遠來看,還得研究在2020年政府補貼全部退出之后,用一個什么樣的辦法來取代補貼政策。“工信部正在網上征求意見,考慮用傳統汽車的油耗積分和新能源汽車的積分,試圖建立一種交易制度,完善之后,把這個政策作為2020后,取消補貼政策之后的替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