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0日,特銳德發布公告稱,子公司特來電擬與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南方電網產業投資集團、藍天偉業清潔能源、萬幫充電共同出資5億元,成立合資公司。
合資公司的5億元注冊資本中:
國網電動汽車出資額為人民幣2.45億元,占注冊資本的49%;南方電網產業投資出資額為人民幣1億元,占注冊資本的20%;藍天偉業清潔能源出資額為人民幣650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13%;特來電出資額為人民幣450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9%;萬幫充電出資額為人民幣450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9%。
在這五家公司中,有四家可以稱得上是國內充電樁領域的巨頭,他們聯合在一起要干什么?
公告顯示,合資公司的目的是,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解決長期困擾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充電設施互聯互通程度低等問題。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統計,截至11月底,特來電充電樁保有量為119667個,國家電網公司充電樁保有量為56549個,萬幫充電樁保有量為52144個,南方電網公司充電樁保有量為2118個。
也就是說,將會有23萬個充電樁資源實現互聯互通,基本覆蓋全國各個區域。充電巨頭們終于打破獨立運營模式,開始融合發展了。
這將會實現全國充電樁融入智能化、網聯化的充電網,讓用戶充電更簡單快捷,更大地激發百姓購買電動汽車的熱情,而電動汽車數量的增長又將反哺充電網的使用率和價值顯現。
根據中國企業工業協會數據,2018年1-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102.98萬輛,進入了第一個新能源汽車推廣“百萬/年”。遠期來看,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占我國汽車總銷量的20%,到203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總保有量將超過8000萬量,這一數字將是2020年的16倍。
與此同時,2015年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政策規劃的車樁比例為1:1。如果按照政策規劃來,2020年全國將建立480萬個充電樁,來滿足500萬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需求。
根據《電動公會》統計,目前全國總計72.8萬余個充電樁中,特來電與星星充電作為“兩大”民營運營商,占據全國總保有量的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未來兩年還將增加400萬個充電樁,才能滿足政策規劃的要求。
巨大的產業需求,勢必會為樁企帶來更多的機遇。同時,隨著充電樁數量的增加,充電樁使用不便、充電App間互相不兼容問題也逐漸顯現。這也讓充電標準的統一,數據融合以及互聯互通變得尤為關鍵。
因此,在整體增速的情況下,今年充電基礎設施行業也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整個行業不再是資本競相追逐,企業跑馬圈地的戰場,有些充電樁企業因為資金狀況緊張而經營堪憂,甚至出現倒閉的現象,因此企業開始理性思考整個行業的發展,以及自身所能發揮的余地。
一些規模相對較大的充電樁企業在變化中求生存,而它們的模式也會對行業的發展起到領頭作用。
如今這四大巨頭的聯盟,無疑會對推動充電市場的有效融合。他們將會在原有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更多模式的探索,不再集中于充電樁本身,而是將目光鎖定于充電網、能源互聯網、工業互聯網上,并強調充電生態體系的概念,這與電動汽車的智能化和生態概念略有相似,甚至未來可能產生新的融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