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海第一條BRT“奉浦快線”正式載客運營。與普通公交相比,BRT具有運營速度快、運載量大、運行準點可靠等優勢。不過對于上海“奉浦快線”來說,除了這些常見的BRT優勢外,最與眾不同的,或許就是“魔幻”的極速充電速度和無人化充電操作了。
國內首條智能充電弓BRT項目
人工智能實現無人化操作
國內首條智能充電弓BRT項目
![T8WJ~Q~1`[M]O7H29WGC[MF](http://www.chongdian360.cn/file/upload/201804/26/17205852191.png)
據了解,上海“奉浦快線”不僅是上海首條BRT,也是國內首條使用特來電人工智能充電弓技術的BRT項目。全程共設置12個站點,預計用時48分鐘,每天運行20輛電動公交,平均發車間隔為8-10分鐘,共有5臺特來電充電弓為所有公交提供充電服務。“奉浦快線”能成為國內使用智能充電弓的”首條“且目前”唯一“的BRT,體現了巴士公司和交委領導對于新興技術的高包容性和高認可度。得益于這種認可新技術的眼光和膽略,“奉浦快線”敢于在上海先行先試,率先使用充電弓技術,從而引領世界充電潮流。
作為國內首條使用智能充電弓的BRT項目,上海“奉浦快線”在國內零經驗借鑒的前提下,巴士公司充分發揮了領先的管理能力,實現整個公交場站暢通無阻和井然有序。同時賢力公司作為運營單位,在整個BRT項目推動中同樣發揮了超強的協調能力,多方溝通、資源對接、項目落地等,竭力保障了整個項目平穩順利的運行,為上海首條BRT做出了突出貢獻。
充電8分鐘,續航50公里
據介紹,上海“奉浦快線”發車間隔為8分鐘。當一輛公交車沿著奉浦快線運行一個來回后,在這8分鐘的發車間隔中,特來電充電弓就可以將已消耗的電量充滿,基本和傳統燃油車加油時間保持一致,這大大提高了車主的充電體驗。
實現快速充電源于特來電在大功率快充領域的突破。資料顯示,特來電世界首創的智能柔性充電弓單車最大充電功率可達450kW,雙槍快充方式可達360kW,均為國內最高功率技術。同時采用先進的高鐵充電方式,通過大電流輸入輸出突破傳統充電槍的電流標準,最大可達750A,單車最大充電功率達到450kW,從而破解公交充電時長難題。
人工智能實現無人化操作
在奉浦快線記者觀察了整個充電過程:司機依靠特來電精準停車輔助定位功能,將18米長的大公交車準確停在充電位上,然后充電弓自動識別、自動下壓鏈接啟動充電,無需司機下車進行操作,只需通過車載監控器和充電弓上監控器實時監測連接狀態即可;充電結束后,充電弓的充電端自動斷電并緩緩收起,司機駕駛車輛離開。全程司機不下車、不操作,大大提高了充電體驗。
整個充電過程不但充電速度快,充電過程也打破常規拔插電槍的操作,啟用人工智能技術讓整個過程更顯“魔幻十足”。未來配合無人駕駛技術,這項充電弓技術更將“魔力”十足,同時也將發揮出更大市場潛力。
360°安全防護,充電可靠更安全
除了肉眼可見的充電過程外,特來電現場的技術負責人還介紹了充電弓的充電安全保障,這些都是通過特來電自主研發的CMS主動柔性充電系統和大數據云平臺聯合完成的。一方面,充電弓的CMS實時監測充電狀態,一旦發現異常狀況,將主動切斷對充電終端的供電。另一方面,充電弓還配置了車充互鎖、待機斷電、過溫保護、異物檢測、PE接地信號確認、壓力檢測、視頻監控等多項防護措施,做到充電弓精準、穩定對接,實現高溫預警、超溫斷電,保障充電安全。
降低風險,減少投資
與市面上常見的雙槍快充相比,特來電智能充電弓具有充電速度快、操作簡單等優勢。例如,常見雙槍重量大,拔插操作復雜,這不僅增加了運營人員的工作量,也在頻繁拔插過程中提高了風險,從而增加了管理和運營成本。此外,常規的雙槍快充方式,只能一車配一樁,例如上海“奉浦快線”每天運行20輛公交車,這就需要20個快充樁,投資成本較高。而特來電智能充電弓通過自動鏈接充電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充電效率,再加上快速充電技術,僅需5臺充電弓就能滿足20輛車的充電、補電需求,大大降低了投資成本,也更進一步減少了后期運維等成本,從而實現真正的高效率、低成本充電。
特來電智能充電弓最早落戶成都,如今又在上海“奉浦快線”成功運行,特來電智能充電弓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場關注,尤其在公交快充領域特來電已在各地展開快速布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特來電智能充電弓將在更多城市落地,并為社會帶去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