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傳奇性不僅僅在于對電動汽車的卓越演繹,也在于特斯拉一度成為“全球最賺錢的”車企,卻一直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雖然在2016年第三季度,特斯拉迎來了成立13年以來的首次盈利),不可否認的是特斯拉現金流壓力巨大。2017年4月份,特斯拉憑借486.3億美元的市值在美國汽車制造領域市值排行榜中擠掉福特汽車排名升至第二,然而,在市值與新車交付量提升的同時,特斯拉仍未擺脫虧損。
同樣具有傳奇性的是特斯拉在華建廠的一波三折。作為特斯拉實現盈利目標的生產線之一,特斯拉產品線中車型最小、最廉價車型Model 3的訂單量不斷累積,因此對于特斯拉在中國建廠的渴望就不難理解。中國作為電動汽車發展最有活力的市場,在華建廠不僅可以減少生產成本以及運輸費用,還可以享受到中國政府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所創造的利好條件,最終緩解產能和利潤上的壓力。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特斯拉在上海設立工廠”的消息一直反反復復,不過馬斯克在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預計在中國設立工廠還要等上三年,因此特斯拉在華設廠似乎又充滿了不確定性。
中國建廠計劃遭擱置對特斯拉來說或許將錯過一些機遇,但對中國市場的競爭者來說,將迎來三年的追趕期,這在其他玩家看來將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蔚來ES8:蔚來已來 特斯拉國產還有多遠?
隨著造車進展的持續深入,造車新勢力陸續迎來量產和上市。2017年12月16日,在首屆NIO Day(蔚來日)上,蔚來ES8正式上市并開啟預訂。蔚來真正從零走到首款量產車上市,一共歷時約1100天。
2014年11月,蔚來由李斌、劉強東、李想、騰訊、高瓴資本、順為資本等頂尖互聯網企業與企業家聯合發起創立,蔚來截止目前已經有56個投資者,包括騰訊、京東、百度、聯想、小米、淡馬錫、紅杉中國等國內外領先企業和投資機構。在2017年10月完成D輪10億美元融資后,蔚來汽車迄今已經獲得超20億美元的融資,估值約50億美元。
蔚來汽車融資情況
除了擁有雄厚的資本,蔚來汽車還打造了一支強大的人才隊伍。隨著新造車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高管選擇“出走”,“投奔”更具創新精神的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也是如此,截至目前已經吸引了鄭顯聰、朱江、沈峰以及前特斯拉首席信息官Ganesh V.Lyer等高管的站臺。
在資本和人才團隊的加持下,蔚來汽車在產品方面的自信心自然“擲地有聲”。在產品路線方面,蔚來汽車與特斯拉有頗多相似之處。首先以一款純電動超跑EP9切入,用不斷刷新的賽道紀錄顯示品牌性能實力;隨之而來的就是突出實用性的ES8,已經于2017年12月16日正式上市,定位為一款高性能的7座純電動SUV,基準版補貼前售價44.8萬元,限量1萬輛的創始版補貼前售價人民幣54.8萬元,并首推電池租用方案,支持三分鐘換電。全系標配最新一代主動式空氣懸掛,60公里/小時等速最大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NEDC綜合工況355公里。
由于蔚來汽車暫時未能取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在2016年4月,江淮汽車與蔚來汽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確立了代工生產的模式;在與江淮取得合作之后,2017年4月,蔚來又與長安汽車達成戰略合作。在此之后,2017年12月28日,蔚來汽車對外公布與廣汽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暨新能源汽車項目,表示雙方將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研發、零部件生產、運營等方面展開合作,并且雙方將共同出資設立“廣汽蔚來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從價格上看,蔚來汽車要比特斯拉便宜一半,然而特斯拉在品牌影響力上或許更勝一籌。不過蔚來汽車在電動汽車性能以及售后服務等方面的創新,也收獲了不少放心,總之,蔚來汽車給特斯拉造成的壓力已經不容小覷,并且蔚來汽車相較特斯拉最大的優勢或許還在于蔚來汽車擁有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而特斯拉在三年之后能否如愿以償在中國建廠還是一個未知數。
游俠汽車: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2015年7月26日,國內首款互聯網電動汽車“游俠 X”正式發布,由于其外貌“酷似”特斯拉Model S以及工程相對薄弱,一經面世,質疑聲就如排山倒海般涌來,游俠汽車CEO黃修源也曾在公開場合直截了當地說:“我們就是在模仿特斯拉”!而對造車新勢力冠以“PPT造車”的戲謔,正是始于游俠汽車。 不過,也就是這一被低估和嘲諷的造車新勢力,正在以穩重的步伐重新回到公眾視線。
在西拓工業集團董事長衛俊收購游俠汽車90%股權之后,游俠汽車“忍辱負重”,更加注重產品和規劃。在沉默許久之后,2017年4月,游俠汽車年產能20萬臺的超級工廠落戶湖州,項目總投資達115億;2017年9月28日,游俠汽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在上海舉行,全球超過300家涉及游俠X量產項目的供應鏈企業、金融機構以及湖州市、上海市等相關政府領導參與了此次會議,這也是游俠汽車進入量產階段之后首次正式亮相。
隨著游俠汽車工廠的投建,游俠X也已經進入到量產準備階段,據悉在2018年,游俠將正式發布旗下首款純電動車型游俠X1,首批量產車將于2019年9月正式交付到消費者手中。
游俠汽車董事長衛俊表示,量產車型YOUXIA X1定位高性能智能轎跑,會在概念車型上做延伸,YOUXIA X1將具有不低于500km的續航能力、多種充電方式、百公里加速4-5s、搭載KITT OS智能人車交互系統,并配備自動駕駛技術、五星級的安全表現,最大化滿足用戶的期待。
衛俊表示將把游俠汽車定位為“小而美”的品牌——“像保時捷那樣”。因此對量產數量上并不做過多規劃,目前制定了2019年3萬臺、2020年6萬臺、2021年達到9萬臺的具體銷量目標。
游俠汽車經過兩年的時間完成了產品原型方案的設定、品牌的創立和概念車型的發布,之后游俠面臨著如何實現量產化并投入到市場的重大挑戰,在2015年衛俊加入游俠汽車后,開始全面推進量產進程。與此同時,游俠展開了對于汽車領域專業化團隊全球大范圍的招募,全面調整和優化了游俠的人員架構,如今,已經擁有了超過500人的研發團隊,并且還在不斷地擴充,目前游俠的人才來自寶馬、特斯拉、弗吉亞、廣汽、奇瑞、泛亞汽車技術中心等各類車企與供應商。
雖然在游俠汽車身上依然能看到特斯拉的影子,不過能從飽受質疑中用產品予以反擊,也顯示了游俠汽車真正實力。即便在產品上市方面要落后于蔚來汽車兩年時間,但依然能趕在特斯拉入華設立工廠之前走向市場,屆時,不知游俠汽車將會書寫怎樣的市場成績,且行且期待吧。
萬向Karma:魯冠球的造車夢 VS 特斯拉
2016年12月15日,萬向集團“年產50000輛增程式純電動乘用車項目”獲發改委通過,成為國內第六家成功拿到獨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獲得“準生證”的背后,是時任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堅持了17年的“造車夢”。
魯冠球生前照片
在拿到“準生證”之前的2013年,萬向以2.56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最大的新能源鋰電池制造企業A123除政府及軍工業務以外的所有資產;2014年,萬向集團成功收購因經營不善導致破產的美國電動汽車品牌菲斯克(Fisker,破產之前和特斯拉是直接競爭對手),并將Fisker汽車公司更名為Karma汽車公司。兩次收購,為萬向集團“送來了”一家電池企業、一家主機廠,這使魯冠球的“造車夢”有了依托。而獲得發改委的“準生證”,為萬向集團實現電動汽車整車業務鋪平了道路。
萬向在收購菲斯克之后,與特斯拉的路徑十分相似,從豪華車、跑車開始,建立獨立的銷售渠道。2016年9月,萬向集團旗下美國Karma汽車公司的首款豪華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Revero在南加州正式向全球亮相。據了解,這是美國銷售的第一款運用電力、汽油和太陽能三種動力來源的汽車。這款新能源汽車在純電模式下續航最高可達80公里,加上汽油發電機提供的額外里程,續航總里程達到480公里左右。在快速充電模式下,僅需24分鐘電池便可充電80%。在運動模式下,此款車型從0公里加速到百公里每小時僅需5.4秒。
萬向Karma Revero官圖
雖然已經獲得國內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但萬向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其新能源乘用車發展視角仍然在美國市場,而第一輛國產Karma預計量產時間為2020年,預計價格為補貼前30萬左右。目前,萬向在新能源領域已經擁有杭州、上海、常州、底特律、波士頓、洛杉磯、慕尼黑、捷克等8個研發和制造基地,相關工程技術人員超過2600人,新能源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領域產值超80億元。
從國際市場開始,再打入國內市場,是萬向集團另辟的一條蹊徑,如今那個為“造車夢”而慷慨激昂的魯冠球已經走了,斯人已逝,萬向的“造車夢”最終將走向何方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可以預見的是,特斯拉曾經的勁敵,又回來了。
FMC:誓言要做中國的特斯拉
在近幾年興起的新勢力造車領域,FMC(Future Mobility Corporation)是少有的由外國人在中國創立的造車企業,成立于2016年3月,其主體公司的中文名稱為“知行汽車”。這家布局在香港注冊,從南京衍生到慕尼黑、硅谷的造車企業,致力于打造智能豪華純電動車,并誓言要做中國的特斯拉。
FMC已經于2017年9月7日正式公布其汽車品牌中英文名稱—拜騰BYTON,其首款可駕駛電動SUV的樣車,將在2018年1月的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CES)上亮相,而產自BYTON拜騰南京工廠的量產車將在2019年第四季度上市。據了解,FMC首款量產車定位豪華中大型SUV,對標寶馬X3、奔馳GLC、奧迪Q5,目標價格區間為30萬~50萬元。2021年和2022年將分別推出一款電動轎車和一款電動七座MPV,且三款車型都將采用同一平臺。首席執行官畢福康透露,拜騰的首款車型的售價約為特斯拉Model X的一半,在79,500美元左右,而這一目標是需要其中國工廠能夠在2019年底開始投產且在之后不久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出售為依托。
FMC與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在生產進度方面,FMC表示不會采用代工模式,目前,BYTON拜騰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已被列入江蘇省重大項目之一,總投資約110.7億元人民幣,占地面積約1600畝,總建筑面積約50萬平方米,規劃年產能為30萬輛,一期規劃產能10萬輛,計劃于2019年竣工投產。
拜騰美國總部正式啟用
就在不久前,美國當地時間12月1日上午,拜騰位于硅谷的北美總部正式啟用,標志著這家新興造車企業全球化布局階段性收官。據悉,該總部的主要職能為智能汽車用戶體驗、自動駕駛等前沿技術的開發,以及北美市場的開拓與運營。
團隊打造方面,拜騰吸納了來自特斯拉、寶馬、福特、豐田、德爾福、蘋果和谷歌等公司的人才。不久前,前特斯拉供應鏈專家魏思濤(Tom Wessner)和前蘋果系統工程負責人叢浩仁(Jeff Chung)加盟拜騰,這也意味著公司的全球化運營和研發高管團隊再次壯大。
拜騰總裁兼聯合創始人戴雷
戴雷給拜騰的定位是:“我們是一個植根于中國且深度整合中國市場的汽車品牌,但同時我們也有全球化的雄心和視野。”做中國的特斯拉或許只是拜騰汽車戰略布局中的一部分,面向全球打造具有競爭力的電動汽車產品才是拜騰真正的野心,因此,特斯拉未來不僅要面對拜騰在中國市場上發起的挑戰,還要想著如何鞏固自己在全球市場上的地位。
小結:似乎所有的電動汽車企業,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對標特斯拉,一方面可見特斯拉“樹敵”不少,另一方面也突顯特斯拉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地位,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特斯拉”如今已經成為行業的標桿,因此要想超越,或許并沒有想象中的容易,不過隨著競爭者越來越多,如若特斯拉真的要在三年后才能在中國建廠,屆時國內的電動汽車市場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不知特斯拉“大哥”地位能否安然無恙,而造車新勢力的誓言又是否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