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是否進步,先要確立一個標準。一款電動汽車好不好,標準很簡單,電動老司機都知道:快充速度是檢驗電動汽車的唯一標準。
國內造電動汽車的企業很多,最早進入市場的包括比亞迪,奇瑞,北汽,江淮等等。我們把所有車廠分成兩類,一類是比亞迪,另一類是其他。為什么把比亞迪單獨分類呢?看下數據:
2015年其他車企還在造續航150公里的電動汽車,比亞迪造300公里的。
2016年其他車企造250公里的,比亞迪造350公里的。
2017年其他車企造300公里的,比亞迪造400公里的。
即將到來的2018年,根據工信部的數據,其他車企開始制造350公里的,比亞迪開始造450公里的車。
顯然,把一家認真造電動汽車的企業和其他打醬油企業混為一談,對認真造車企業是不公平的,所以我們把比亞迪和其他車企區分開來以示尊重。
先看看其他車企的發展情況:
2015年,北汽,江淮,奇瑞的電動汽車大規模上市。當年的江淮主打車型iev5,配置高售價低,也算是熱門車型了。它的充電速度是怎樣的呢?
電流37A,電壓348V,功率13KW,一個字:慢!
再來看看北汽2015年主推產品ev160的充電速度:
電流55A,電壓338V,大約18KW的充電速度。比江淮iev5強點有限,但也沒高到哪去 。
看過2015年的充電速度,再來看個2016年的充電速度。
吉利帝豪2016款,電流120A,電壓365V,功率43KW。帝豪2016款的快充速度算是能基本滿足沒樁車主的使用了。
2017年的車型,明顯在快充速度上提升了很多,比如這臺北汽eu400。
充電電流173A,電壓355V,61KW的充電功率,如此速度可讓eu400車主放心的開高速了。
經過近三年的發展,國產電動汽車的快充速度得到了快速提升,從13KW升至61KW,翻了4倍有余。那么現今國產電動汽車的快充速度和國際先進水平比較又如何呢?
什么車能代表國際先進水平呢?當然是特斯拉啊。2017年底特斯拉全面支持國標,老車用轉接頭,新車直接內置國標充電口。支持國標的特斯拉,有機會讓國產電動汽車和它一較高下。那么特斯拉的國標充電速度怎么樣呢?
這是網友在汽車之家model s論壇上發布的國標充電圖,可以看到70度電版本model s充電速度是電流178A,電壓333V,功率59KW。電流水平和北汽eu400差不多,電壓略低,充電功率基本相同。
經過三年的發展,國產電動汽車終于在2017年底和特斯拉70度電版本在快充速度上持平了,實在是可喜可賀。
看過其他國產車企,再來對比一下認真造車的比亞迪三年間是否有進步。
2015款e6續航300公里,充電電流104A,電壓302V,大約30KW的充電功率。這比同期的iev5、ev160快上不少。
經過一年的蟄伏,2016年比亞迪推出了e5和秦ev兩款車型,續航300公里。他們的充電速度是這樣的。
電流97A,電壓470V,功率45KW。相較于同年度的吉利帝豪2016車型,秦EV具有更高的充電電壓,可保冬天充電不降速。而帝豪2016車型,冬天的充電速度只有65A,較夏天下降了一半。
2017年,比亞迪沒有升級e5和秦ev的電池系統,但同屬比亞迪系列的騰勢升級為續航400公里。騰勢400的充電速度是多少呢?
電流115A,電壓494V,功率57KW。細心的你,一定發現騰勢400的充電速度和北汽eu400差不多啊,都是60KW左右。實情并非如此,騰勢400的充電可以更快,只是充電樁輸出功率有限,無法為騰勢400提供更大的充電電流。有圖為證:
騰勢400的允許充電電流可以達到160A,對應約為80KW的功率,超越特斯拉model s70在國標樁上的充電功率。這應該是第一次國產電動汽車在充電速度上超越特斯拉。
經過上邊幾張圖,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國產電動汽車,經過近3年的發展,在快充這事兒上已能追平國際先進水平,甚至有所超越。2017年已近尾聲,2018年各家車企必將發布更多更有競爭力車型。相信在2018年,國產電動汽車一定能夠全面超過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