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的首款量產產品外型圍繞“智能交互”和“低風阻值”展開設計,風阻系數值將低于0.3。“風阻系數與能耗成正比,與續航里程成反比。風阻系數每降低0.01,可將純電動車續航里程提升15-20公里。因此不同于傳統燃油車,電動汽車外觀造型對空氣動力學有著更高的苛求。”孫震在現場如是說。
前臉部分,威馬汽車采用了封閉式格柵設計。因為電動車不需要進氣格柵,封閉式前臉天然提供了更好的空氣動力學條件。
威馬通過前臉重心的上移,取代了傳統燃油車格柵上下相連的形態,讓用戶擁有“更自然”的視覺過渡。
除了“電氣化”,“智能化”也是威馬汽車與傳統汽車的重要區別。
威馬汽車在前頭燈、后尾燈、隱藏式門把手中,同樣融入了互動的設計理念。因為電動車本身可以長時間維持“Always On”的待喚醒狀態,所以當車主靠近車輛時,車輛可以“聰明“地感知和識別車主身份,在主駕駛車窗顯示問候信息、續航里程、行程安排及路線推薦等信息,并同步開啟隱藏式車門把手。
車窗交互功能可以在用戶上車前,自動同步手機信息,提示電量、行程等行程信息。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車外交互體驗方式正愈發受到開發者的歡迎,包括寶馬、日產等公司都在探索相關技術。
“電動車用戶對車輛狀態的關注度會明顯高于傳統車用戶。就像現在智能手機的日歷提醒功能一樣,也許在不遠的將來,當用戶習慣這一功能后,上車前得不到提醒,也會感到焦慮和不便。”孫震說道。
上個月月底,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就曾透露,威馬的首款量產車將搭載車窗智能交互方案,這是威馬為滿足成長在數字化環境下的年輕一代,而帶來的創新車外交互體驗之一。從公布的官方圖片中可以看到,這項功能將實時識別駕駛者身份,為車主、家庭成員、授權用戶或訪客開啟相應權限。這也意味著未來每位威馬用戶都將在云端擁有自己的Super ID賬戶,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身份”。”身份”讓汽車”聰明”地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威馬產品將可以在硬件、軟件、服務等各方面更創新地與用戶一對一交互。
威馬定義智能汽車是一臺更“聰明”的汽車,并且是一臺持續“變聰明”的汽車,它可以通過深度學習不斷更好地理解用戶的指令及需求。“威馬量產車將100%聯網,我們希望給用戶提供無論何人、何時、何地的一致化智能出行體驗。比如最簡單的一點,威馬的用戶無論在哪里使用威馬的產品,它的車外交互信息、燈光、音樂、座椅位置等都會根據用戶云端身份信息自動設定,車內語音識別也會提供個性化服務,這些交互體驗作為一個整體,很好地融合在用戶的各種使用場景下,形成全感官一體化的汽車交互體驗。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圍繞‘AI+硬件+軟件+服務’,打造與傳統汽車完全不同的更聰明的汽車。其中,我們在音樂、導航、語音、遠程控制及充電等方面尤其下了功夫,旨在打造極致的用戶體驗。明年,這款‘聰明’的產品就將與用戶見面,大家敬請期待”,沈暉如此表示。
沈暉強調,目前威馬做的是20萬元面向大眾的產品,因此技術的“可量產化”是非常重要的標準。基于對AI技術成熟度的預判,威馬將智能化路徑分成了以上四個階段,并有序實施分步走的智能化戰略。其中,第一、第二階段在明年的量產車上即可實現,第三、第四階段則是中遠期的目標。這也符合當下“AI+”的硬件智能化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