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充電樁行業,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帶動將發揮電動汽車推廣的示范引領作用。據了解,約50公里長的港珠海澳大橋也將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構建與港澳對接、更加開放自由便利的一體化電動汽車配套交通保障體系。
然而回望整個充電設施行業,尚且有不少挑戰: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市場到底如何;商業模式如何創新,如何克服充電樁利用率、運營商盈利難題;誰將是整個新能源汽車的下一個風口;充電樁市場的關鍵要素幾何,又該如何克服建設難題。
前不久,北京華商三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華商三優)總工程師丁曉偉告訴本報記者:“現在的充電設施運營需要一些嶄新的形態和新的創新商業模式,來突破現有發展瓶頸。”
充電是個大市場
讓電動汽車進入千家萬戶,解決好充電基礎設施問題成為關鍵。以北京市場為例,就充電樁數量而言,截止今年5月底,北京市共累計建成充電樁8.76萬個,其中公共專用樁1.01萬個,社會公用樁1.65萬個,私人自用樁6.1萬個。各大充電樁運營商已經能夠實現全面數據服務、多維度找樁服務、互聯互通支付服務、用戶評價服務等。
目前來看,整個行業的利用率并不高且分布不均,運營利潤率低,但是產業投資卻一直火熱。丁曉偉分析到:“充電樁其實是一個大市場。”首先,新能源汽車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比如專用運營車輛銷售市場巨大。除了汽車之外,從整個產業圖譜中,我們可以看到,充電設施作為一個最遠端的設施,它有自己的上游供貨商,它和汽車并不直接交替,其充電服務介于充電設施運營商或服務商與車輛使用者之間。
其次,日漸盛行的租賃或分時共享助推了整個行業。在互聯網推動之下,未來的智能交通,尤其融合智能自動駕駛之后,將顛覆整個汽車行業。當共享成為可能,充電樁行業或將步入新的發展高峰。
再次,電動物流車必定是下一個風口,或者說已經在風口了。對于營運車輛來說,充電設施是營運工具。一般而言,其經營者對駕駛品質需求不高,而對成本相對敏感。電動物流車的優勢在于市場釋放充分。而私家車因為造車工藝等方面尚未完全形成優勢。在沒有牌照補貼的城市或者不限牌的城市,私人購買電動汽車相對較少,而經營性車輛開始逐步得到釋放。
投資模式需改善
在充電樁運營、商業模式創新領域,丁曉偉認為充電樁運營需要在四方面多下功夫:投資控制,有效提升投資盈利能力;提升充電設備利用率;產業需要找到最合適的成本邊界,有效利用好電價政策和補貼政策;充電樁行業需要開拓并創新增值服務。
傳統燃油車和加油站中間有油價作為經濟平衡機制,以油價來分割投資收益,形成了一個標準化的體系。但是電動汽車領域尚未形成,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依然是賣車的人來解決充電樁供應,充電基礎設施與車依然采取捆綁的方式。就充電樁行業現狀而言,行業的熱點無非圍繞著共享充電、投資熱、利用率低、盈利低等幾個問題。
“我覺得目前充電設施不盈利,主要在于投資模式需要改善,其中的關鍵問題依然是市場需求密度問題。這主要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部分充電樁無人用;另一方面是用戶找樁不便。”丁曉偉說到,充電樁利用率低問題,依然是總量上的結構性問題。從新能源汽車領域來理解,在北京汽車牌照異常緊張的情況下,實際可選的車型依然太少,總體銷量還有上升空間。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最新數據,6月份,北京市場的新能源汽車需求車型依然集中在比亞迪、北汽等品牌。此外,截至2017年5月底,北京市在各領域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近13萬輛。其中,在公交、出租等領域(不含租賃)累計推廣2.4萬輛;在電動租賃領域累計推廣電動租賃車1.49萬輛。
主動性成標桿導向
充電設施總體利用率低很大程度上在于投資規劃和布局的不合理。目前,普遍的狀況是,車主抱怨充電樁不夠用,充電樁運營商抱怨用戶少、投資不賺錢。國家也在做相應的推動工作,比如通過貨幣手段,補貼電動車、補貼充電樁、補貼充電樁建設等。
丁曉偉則認為,在充電樁規劃建設領域,一般有三個要素作為導向。第一是時間敏感性與否,即快充和慢充問題,二者并沒有優劣之分。它主要跟消費需求相對應,絕大部分私人電動汽車,配備了家用充電樁,除了極少的長途旅行之外,電動汽車的使用幸福體驗指數遠遠高于傳統油汽車。第二是距離約束。畢竟整個行業,充電設施并沒有實現無間隔分布。第三是充電價格。它是市場競爭問題,最終會有一個均衡價格,反映供給和需求情況。
“未來,國家政策退出以后,充電設施行業經能否繼續發展,將有一個標桿性的導向,即在沒有牌照補貼情況下,擁有燃油汽車牌照的消費者開始主動買電動汽車。”丁曉偉表示,目前,在私家車領域這種導向還沒有出現,但是在一些營運性車型領域開始逐步出現。
不可忽視,充電樁建設還面臨一些瓶頸。比如運營商建設充電設施需要支付較高的成本,包括充電樁本身的成本、土地組合成本等,也要解決傳統燃油汽車占位的問題等。再比如土地資源無限分割,導致一些想建設充電設施的運營商,不得不面臨土地獲取困難的問題。
對此,丁曉偉覺得:“現在的充電設施運營需要一些新的形態和新的創新商業模式,來突破現有發展瓶頸。而且華商三優正在針對現有市場,探索不同的契合行業需求的特色商業模式,也會在未來的市場實踐中逐步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