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在日前舉行的2023世界儲能大會上,與會專家指出,儲能產業已經步入爆發式增長階段,但市場亂象也隨之而來,給產業發展前景蒙上陰翳;若要抓住全球能源轉型的重大機遇,全行業需攜手整治市場亂象,拒絕“竭澤而漁”。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吳凱介紹說,近年來,儲能已從研發示范轉向快速商業化推廣,成為新的投資熱點。據天眼查數據,2022年中國新增注冊儲能企業超過3.7萬家;今年以來,已新增5萬余家。
“同時,我們看到,儲能既涉及生命財產安全又涉及電力系統運行安全,是關鍵基礎設施,試錯成本極高,因此不能走先追求速度再追求質量的老路,必須一開始就堅持高質量發展。做到可信賴、可持續。”吳凱指出,良好的產業生態應是“百花齊放”,而非“一擁而上”,部分企業急于“入場”,不注重質量安全而是一味追求低價,不僅埋下安全隱患,而且對行業發展造成損害。
吳凱進一步指出,實證標準是行業實現“可信賴、可持續”的關鍵。他解釋說:“儲能作為基礎設施最大的特點,就是要使用10年甚至20年以上,要能在多種復雜的應用條件下安全、穩定、高質量地運行。但很多企業夸大產品使用壽命,而全球在對儲能電站系統級別的可靠性測試和驗證標準方面仍是空白,行業亟需針對電池壽命等關鍵指標形成共認的、可靠的實測標準,并對儲能設備的并網實驗性進行測試實證,從而實現從能用到敢用、好用的蛻變。”
“面對一個廣闊的新興市場,我們是精心維護市場環境,還是一擁而上竭澤而漁?這是全行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國能信控互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彥超表示,在目前存在政策利好的情況下,儲能行業應堅持科技創新,不斷降本增效,讓儲能產業能夠快速進入有效生產機制中,完成效益整合,為客戶創造價值,最終實現企業和行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