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22日,昆明舉行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會。會上分析,昆明充電樁建設進度慢、數量少、服務未成網絡。各區縣在會上簽訂了“軍令狀”,全市今年要完成2400個充電樁建設。
從2013年到2016年,昆明共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5043輛,截至今年2月底共建成充電樁1300余個,但部分充電樁使用率僅1成左右。另一邊,電動汽車車主卻面臨充電樁難找的囧境,昆明市場上的電動車品牌銷售也并未達到理想效果,正是一種“樁等車、車找樁”的尷尬局面。
電動汽車和充電樁正如“雞和蛋”的關系,沒有足夠數量的電動汽車,建充電樁無疑是虧本買賣,沒有足夠的充電樁,消費者也不敢買車。而如果電動汽車銷售困難,諸如滇中新區汽車產業園這樣以電動汽車為主導的園區,又哪有企業敢來辦廠?
現狀分析
部分充電樁使用率低無奈關停
來自昆明市政府辦公廳的報告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累計建成公用、專用充電樁1300余個。這些充電樁主要分布在昆明供電局、昆明公交集團、昆明制藥集團、五龍汽車公司、航天神州汽車公司、中北出租車公司。
作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范城市,昆明市2013年至2016年共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5043輛。按平均數來計算,平均每個充電樁可服務大約5輛電動汽車。
先建充電樁or先買電動車 像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一樣頭疼?
“一座城市要推廣新能源汽車,最好樁車比在1:3左右。”結合銷售經驗和行業數據,云南迪坤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智分析,昆明市1:5的樁車比,理論上完全具備服務能力,且昆明正在繼續加大充電樁建設力度,相信電動汽車會越來越方便。但王智也坦言,即便是深耕電動汽車市場多年的他,也不知道昆明已有上千個充電樁。
在昆明市的1300多個充電樁中,昆明特來電新能源公司承建了上千個,占總數的90%左右。
特來電公司的后臺系統中,能看到每一臺充電樁的使用次數、充電量等數據。“市中心如假日酒店等公共場所的充電設施數據比較好看,部分遠離市中心的充電樁就經常沒人用。”特來電公司技術人員表示,他們把長期沒人用的充電樁采取關停措施,而徹底關閉且后續沒有出現使用需求的充電樁占20%左右。
尷尬所在
【費用高】充電還需繳停車費
特來電公司在昆明市東風路某酒店外立面安裝了7臺充電樁。車主通過特來電公司軟件可實現充電結費等服務,但還需按酒店要求繳納停車費。
按照昆明市的政策規定,電動車應該享受充電不收停車費的優惠政策。“事實上這項政策在我們的合作企業當中落實得并不好,很多企業未收到通知,也沒有補貼,人家愿意裝就不錯了,再免停車費說不過去。”特來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在電費方面,除了按照公交車每度0.62元、非公交車0.72元的最高限價收取,還有一定的管理費。
【安裝難】市中心覆蓋率太低
“每一個充電站談判過程都很艱辛,除非場地方自愿找上門來安裝,不然推進確實不理想。”一位不愿具名的充電樁安裝企業管理人員說,特別是車流量較大的市中心,充電設施推進并不順利。
【審批繁】自家安充電樁也不易
按照昆明市的相關政策,新建小區必須配建充電樁,老小區可根據需要自行改建充電樁。
家住滇池路某小區的李小姐告訴記者,她2016年結婚時曾打算購置一輛電動汽車,但物業告知要在社區、街道辦、人防、國土、規劃等部門分別開具證明或提交申請,再向電力部門申請線路改造。
“因為充電樁未出現在小區規劃建設圖中,相當于對現有建筑進行改造。”聽到電動汽車背后竟然存在著這么復雜的手續,小兩口當即打消了購買的念頭。
未來可期
未來5年全省建4萬充電樁
“我們公司初步計劃未來5年,按照出行網、旅游網、商務網等不同的使用情景,在云南布局4萬個充電樁。”特來電公司負責人說,該公司目前在麗江、西雙版納等主打旅游的州市建設了充電樁,希望以昆明為突破點,通過政府引導和要求,在中心城市達到較為成熟的效果再推進。
下載APP可導航找充電樁
記者近日從昆明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投資建設的昆明市新能源汽車運營信息管理及服務平臺將于本月底投用。平臺將支持最大同時在線檢索5萬人以上,接入新能源汽車5萬輛以上,接入充電設施5萬個以上,行駛數據將在本地服務器存儲5年。
電動汽車主可下載APP春城e路行,一鍵查詢身邊最近的充電設施,并通過定位功能導入導航軟件,跟隨導航前往充電。而充電時只需通過手機號碼驗證即可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