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碳纖維風電葉片發展即將加速!

發布日期:2023-09-12  來源:北極星風力發電網

核心提示:在材料產業中,有這樣一種黑色黃金,其比重不足鋼的1/4,強度卻是鋼的10倍。換個說法,其單位重量所體現出來的強度是鋼的40倍。
    在材料產業中,有這樣一種“黑色黃金”,其比重不足鋼的1/4,強度卻是鋼的10倍。換個說法,其單位重量所體現出來的強度是鋼的40倍。
    這就是實至名歸的新材料之王——碳纖維。
    在風電行業,碳纖維仍然是相對“奢侈”的葉片原材料之一。但隨著新材料成為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的先導和基石,可以憧憬的是,未來隨著我國新材料產業的技術突破和產量提升,碳纖維的廣泛應用必然會驅動一系列相關產業飛速發展,風電也將乘著新材料的東風邁開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近日,央視財經《對話》欄目重磅播出“中國產業坐標:棟梁之材”,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周育先、著名力學和復合材料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善義、世界風能協會副主席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做客欄目,聚焦碳纖維產業發展與技術突破,尤其展示了該新材料在風電行業的應用前景,為風電行業創新突破發展打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風電是碳纖維需求大戶
    根據不同的強度標準,常見的碳纖維產品有T300、T700、T800,再到T1000等規格,數字越大意味著材料強度越大,技術含量越高。
    周育先董事長在節目中指出,面對中國對碳纖維需求量正在日益增長的局面,中國建材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用三年時間實現從0到1的突破,將碳纖維產品從T300跨越至T700,之后又通過7年的不懈努力,推動T700/T800量產,實現了我國碳纖維產業從1到100的飛躍。
    2021年,我國的碳纖維消耗量約為6.3萬噸,其中2/3來自于進口。但在中國建材集團青海西寧全國首個萬噸級高性能(T700/T800)碳纖維生產基地投產后,2022年底該基地產能可以達到2.5萬噸,基本上能滿足我國1/3的供貨需求,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跨越。

    風電行業正是碳纖維材料的高需求大戶,目前風電行業是T300碳纖維應用最廣泛的領域之一。秦海巖秘書長指出,雖然當前風電行業中葉片所用碳纖維的比重還比較小,但未來風電行業對碳纖維的用量會遠遠超過其他各行業。2021年,風電行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葉片使用碳纖維,但總使用量已達3萬噸,約占全球的30%的碳纖維用量。
    碳纖維對風電行業高質量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未來國家“雙碳”目標的推進、風電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更大風電葉片的應用需求,風電行業對碳纖維的需求量也將成倍增長。預測到2025年,在海上風電的發展推動下,行業對碳纖維的需求將達9萬噸,到2030年可能要增長到20萬噸。

    技術創新推動碳纖維價格下降
    作為工業原材料中的“黑色黃金”,早期T1000規格的碳纖維曾經出現過1000萬元一噸的價格。據周育先董事長介紹,目前中國建材集團已經研發出 T1000碳纖維,售價已降低至1000萬的1/3左右。
    價格的降低將直接推動碳纖維在各行各業的普及和應用。杜善義院士強調說,材料本身是一切裝備設計的基礎,新材料發展的領先,將直接帶動裝備制造的領先,這是涉及到國家整體工業水平的問題。
    秦海巖秘書長也指出,當前制約風電行業對于碳纖維應用的關鍵是價格成本,當前風電行業使用碳纖維的成本約為140元/公斤,在風電平價發展的背景下,這個價格是處于高位的。如果未來價格能降到70-100元/公斤,對風電行業來說將是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
    可以說,碳纖維的成本下降與批量化使用,是決定風電行業能不能創新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葉片發展體現高端裝備實力
    在中國建材集團中材葉片阜寧全球單體最大的風電葉片生產基地中,122米的龐然大物正在產線上被日趨完善。
    周育先董事長舉了個例子,122米的風電葉片重達54噸,三支葉片重量150噸。用玻璃纖維、碳纖維等新材料實現替代,則可以降低20%左右的重量,這對風電系統集成成本的下降、性能穩定的貢獻是巨大的。
    對于新材料在產業發展中的戰略性意義,周育先董事長則表示,當前,新材料已成為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的先導和基石,每個國家自己的國民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的衡量指標就是新材料的水平,全世界有70%以上的新的戰略性發展都是依靠新材料的突破與應用;同時,每一項新的技術、新的產品以及新的裝備和工程創新的突破,都是基于材料的突破,這也是我們國家將新材料作為基礎和戰略產業的原因所在。
    對此,秦海巖秘書長也非常自豪,當前16兆瓦的海上風電機組葉片長度達到了122米;“十四五”期間,行業正在研發20兆瓦風電機組,屆時葉片長度將達到130米。回想20年前風電剛起步的時候,中國第一臺風機只能用直升機淘汰下來的螺旋槳做葉片,其長度只有十幾米。
    同時,秦海巖秘書長也強調,風電葉片的技術不僅僅體現在長度上,翼形的好壞決定了設備捕獲風的效率。隨著國內風電產業技術創新與國產化發展,現在業內企業已經掌握了風電葉片的氣動外形設計,在接下來的結構設計中,行業還要探索玻璃纖維、碳纖維材料與葉片制造深度結合;而且,葉片越大則柔性越大、剛性變小,我們還要探索如何在降低葉片重量的同時,保持其剛度。
    這一系列的難題,需要非常多的核心技術要去攻克。秦海巖秘書長指出,新材料的進步決定著風電行業進步的步伐,而葉片進步是風電技術競爭的一個縮影,誰能掌握新能源的技術制高點,誰就掌握了未來。

 
 
[ 新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