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來,長慶油田清潔電力開發項目部堅持聚焦主責,切實履行供電保油職責使命,大力實施設備升級改造,充分發揮技術創新優勢,推進站所一二次設備改造等10余項重點工程項目,以打造“數智化”電網與增強清潔電力消納為目標,著力提升生產保障能力。

加強項目全過程技術保障。隨著隴東頁巖油區塊產能迅速增長,用電負荷激增,負責區域供電的華池110kV變電所兩臺主變壓器頻繁出現過負荷告警,供電保油形勢異常嚴峻。該項目部科學論證,將原有兩臺主變增容,前期從方案、圖紙等多方面入手,針對重點工程項目做足改造方案勘察,開展技術交流論證5次,對變壓器技術規格細節組織會議討論6次,形成設備功能清單3份,積極引入金屬波紋外油式儲油柜技術,杜絕了原先內油式儲油柜帶來的絕緣油泄漏、油枕外罩內壁凝露易產生銹蝕等問題。在項目實施中,由于新設備尺寸發生變化,在原有基礎上更換可能會導致距離帶電導線較近的安全隱患,該項目部技術人員結合圖紙通過三維技術還原現場設備,模擬驗證為施工安裝提供可靠依據,確保了項目過程安全。“完成主變增容項目的全部驗收工序后,設備過載現象得到徹底解決。再也不用擔心主變過負荷了,這可真算得上是頁巖油供電保障的‘壓艙石’工程!”負責該區塊供電任務的城華電力大隊負責人梁劍鋒感慨道。

加強技術創新與項目融合共促。該項目部堅持聚焦油田電網智能化發展,在姬塬變綜合自動化系統改造項目中,不僅升級保護裝置性能,還同步“加持”相應智能化系統,將生產輔助物聯系統進行提檔升級,試點交直流一體化電源技術,打造了油田電網場站智能化改造的“新樣板”。“站用電源系統主要為變電站內的一、二次設備提供電源,以往變電站要配置直流屏、交流屏、蓄電池屏等多個屏柜,涉及原理還都不一樣,日常維護管理難度大,將兩類屏一體化融合設計能夠使維護工作量降低60%以上。”在姬塬變控制室內,現場監督的定邊電力大隊技術干部劉偉拿著設計圖紙如是說。

在隴東第二集控中心,監控崗值班員李秀紅僅用20分鐘就完成了35kV嶺二聯變電站的常規遠程巡視任務。“現在變電站生產輔助物聯系統成了標配,集水井自動排水、避雷器計數動態感知、斷路器機構箱溫濕度遠程監控,完全替代了原來的站內輔助設備人工讀數和手動操作,集控運行大大增加了我們的‘幸福感’!”
據悉,該項目部根據油田產建部署積極做好電網優化改造,今年來增容主變5臺,提升供電能力52MVA,改造變電站綜自系統5座,推廣應用智能輔助物聯控制系統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4項,切實提升了油田電網迎峰度夏能力。(閔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