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電投集團“風光儲”一體化項目中的儲能系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占東

寰泰工業(瓜州)有限公司生產的電解液。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占東

位于嘉峪關的河西光伏基地。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嚴存義

位于甘肅瓜州的風電基地。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嚴存義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嚴存義 王占東 蔡文正 董文龍
盛夏時節,在瓜州縣北大橋高載能產業園,由寰泰儲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全釩液流電池儲能裝備生產項目,正在開足馬力生產。
記者走進生產車間看到,一件件電堆設備正在生產,一套套由液流電池+電堆的儲能組件比肩排列,一個規模巨大的電化學儲能矩陣映入眼簾。
寰泰工業(瓜州)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文奎介紹,兩桶電解液加一個電堆,就是一套儲能設備。液流電池的電解液儲存在電堆外部的儲液罐中,通過泵輸送到電堆內部,在電極處進行氧化還原反應,反應后的活性物質隨著電解液流回外部儲液罐。液流電池主要利用正負極兩側溶液中活性物質氧化還原狀態的改變,來實現充放電。在大中型儲能項目建設中,液流電池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且可運用于多場景。
“它就像個巨型‘充電寶’,可在新能源電力中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李文奎介紹,液流電池儲能產品在用電低谷時儲存電力,用電高峰時釋放電力,補充用電缺口,充分彌補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間歇性和波動性問題,廣泛用于風光電廠配套儲能、共享儲能場景,可實現大規模電能存儲和釋放,也可用于電網調峰、調頻。該項目于2022年5月開建,2023年5月投產,截至6月中旬產值已達3500多萬元,已在瓜州白楊風電廠布局300個電堆。
為搶抓甘肅新能源和電化學儲能市場優勢,寰泰儲能在瓜州布局了全產業鏈項目,在敦煌投資建設年開采1.5萬噸礬礦生產線,在瓜州縣柳溝煤化工產業園建設年產1.5萬噸高純釩冶煉生產線,提煉出的釩電解液,與瓜州全釩液流電池儲能裝備生產項目配套,用于儲能裝備制造,建設年產9萬立方米電解液生產、研發、租賃基地和年產300MW釩電池儲能裝備生產項目。
“我們把儲能基地布局瓜州,既靠近儲能大市場,也靠近儲能原材料,既形成了產業鏈,也增強了供應鏈,將市場的不確定性變為了確定性。”李文奎介紹,“我們對這個百億級項目發展充滿信心,全產業鏈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國首個全釩液流儲能電池全生產鏈項目,預計可實現年產值80億元,利稅12億元,帶動就業800人。”
在“雙碳”目標背景下,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前景廣闊。
近年來,在酒泉市推進新能源和新能源裝備制造高質量發展中,儲能項目和產業快速布局和崛起。
由國家電網投資建設的甘肅首批大型抽水蓄能項目——玉門抽蓄電站建設正在穩步推進。電站依托自然地勢建設上、下水庫,安裝4臺30萬千瓦可逆式發電機組接入西北電網,設計年發電量15.28億千瓦時,年抽水電量20.37億千瓦時,建成后雙倍調節能力達240萬千瓦,可充分發揮調峰、填谷、調頻、調相等作用,將有效提升西北電網調峰能力,對保障西北電網可靠運行和甘肅新能源電力穩定送出發揮重要作用。
在中國石油玉門東300兆瓦光伏電站,24套2.5MW/5MWh電池儲能系統,像集裝箱組成的小碼頭,矗立于電場變電站一旁。電站負責人介紹,這個電站按照20%光伏發電容量、2小時調峰能力配置儲能系統,共60MW/120MWh。有了儲能設施,電量富余并且無法上網時,就可以在儲能電站存儲。新能源出力下降時,儲能電站“放電”上網。
在瓜州北大橋第四風電場,甘肅電投集團首個“風光儲”一體化項目穩定運行。項目由20萬千瓦北大橋第四風電場、5萬千瓦橋西光伏電站、1萬千瓦/2萬千瓦時儲能系統組成,共有134臺風力發電機組、136臺光伏逆變器、3個0.334萬千瓦/0.667萬千瓦時儲能單元。項目設計年上網電量5.84億千瓦時,可替代標煤17.8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53.6萬噸。
據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統計,今年截至6月初,甘肅電網儲能并網容量突破百萬千瓦,達到101萬千瓦/214萬千瓦時。今年以來,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持續優化儲能調度運行機制,建立全國首個儲能協調控制系統,實現儲能與水電、火電、新能源的統一協調控制,提升儲能利用效率。持續推進儲能市場化調用,已并網儲能項目均實現獨立或與配套電源一起參與省內電力現貨市場,提升了系統整體運行效率,儲能對于電網的支撐作用持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