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是全國最大的井礦鹽生產基地,4家大型制鹽企業年制鹽規模達到720萬噸。在采鹽過程中形成了46對容積巨大、密閉性好、穩定性高的鹽腔,目前可利用腔體達1000萬立方米,而且每年還會產生300多萬立方米的巨型鹽穴。思路一換,變廢為寶。肥城市把這些巨型鹽穴看作是綠色財富。“去年以來,肥城把鹽穴儲能納入5大主導產業鏈條之一,目前,正推進擁有世界首個全領域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儲國能300MW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項目,建設千兆瓦級鹽穴儲能基地。”肥城市委書記張莉說。
“在儲能階段,利用電網富余電力驅動電動機帶動壓縮機,把大氣加壓儲存到地下鹽穴,完成由電能向勢能的轉化。”中國儲能(山東)電力能源有限公司項目經理侯虎燦說,當電力緊張時釋放高壓空氣,推動膨脹機發電,對電網進行調峰調度。“正在建設的這套項目投入運營后,一小時能發電31萬千瓦時,相當于一個中型抽水蓄能電站規模。”侯虎燦說。
據介紹,鹽穴儲能這種安全、環保、高效的物理儲能方式,電效率達70%以上,整個過程不產生碳排放,技術性能國際領先。
伴隨技術發展,如今越來越多儲能電站正在建設或投入運營。2021年9月23日,國際首套10MW鹽穴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范電站在肥城成功并網發電;2022年7月,該電站獲批成為我國首座參與電力現貨交易的壓縮空氣儲能獨立電站,入選“山東省能源領域新技術、新產品和新設備目錄”和“2021年國家能源領域首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電站通過參與電網調峰、調頻,大幅提升了供電質量和電網運行的安全可靠性,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肥城市運用鏈式思維,創新制定“前端擴能建穴—中端鹽穴儲能—后端建網延伸”的全鏈條產業發展路徑。“目前,中電建、中能建、華能等央企國企相繼入駐,落地產業鏈項目6個,年內還將有6個項目簽約,12個項目總投資達260.5億元,全部建成后,肥城整個儲能產業產值將突破200億元,每年可減少碳排放100萬噸以上。”肥城市發展改革局局長劉相偉說。
“計劃用3年時間,打造千萬噸級的儲能配套制鹽產業園、千兆瓦級鹽穴儲能調峰基地、10億立方米鹽穴天然氣儲氣庫基地、百億元級儲能儲氣裝備制造基地,為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貢獻‘肥城樣本’。”肥城市委副書記、市長范長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