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6月1日刊登題為《中國引領世界電動車的繁榮——原因在這里》的文章稱,雖然目前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PHEV)只占每年汽車產量的不到1%,但許多人認為我們已處于一場“電氣革命”的起點。在近日關于這個話題的全面、權威報告中,華爾街研究企業伯恩斯坦預言,20年后,電動汽車可能會占據汽車銷量的40%和全球汽車保有量的30%。同樣地,全球知名金融服務企業瑞銀集團認為,到2031年,不斷增長的全球電動車數量將打亂汽油需求。
文章稱,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電動汽車代表著汽車的未來,個中原因很多。首先,技術成本已大幅下降,電池成本只有五年前的大約20%。另外,技術創新不斷發展以及大量新增蓄電池容量在中國投產預示著價格將進一步降低。其次,充電基礎設施在中國、美國和世界上其他各主要國家逐漸健全。最后一點,即使是以當前的石油價格,電動汽車的運營成本也比內燃機汽車要低。隨著技術成本推動電動汽車的初始價格下降,內燃機汽車的平價和運營成本的降低將使電動汽車絕對經濟劃算。
文章稱,就其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而言,中國現已超過了其他國家,這是它不大可能拱手讓出的領導地位。2016年,中國賣出50.7萬輛電動汽車和PHEV,比2015年增長53%。與此同時,歐洲賣出22.22萬輛,增長14%;美國賣出15.71萬輛,比前一年增長36%。
為什么中國率先接納電動汽車技術?答案可能就是:中國別無選擇。中國面臨很大的空氣污染問題。作為一個國家,中國從根本上講有三條路可走。第一,它可以選擇繼續發展快速增長的內燃機汽車,那意味著空氣污染和能源獨立。第二,政府可以限制市民的交通出行選擇以兼顧環境;第三,國家可以采納電動車技術,既能讓公民擁有汽車又不會損害城市的空氣質量。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