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風光核三年內或成全球新增發電“主力”

發布日期:2023-03-07  來源:中國能源網

核心提示:IEA《報告》指出,可再生能源電力將與核能發電一道,成為未來三年全球電力裝機增長的絕對主力。近日,國際能源署(IEA)發布《20
 IEA《報告》指出,可再生能源電力將與核能發電一道,成為未來三年全球電力裝機增長的“絕對主力”。
 
近日,國際能源署(IEA)發布《2023年電力市場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過去一年間,多國發生的能源危機雖然減緩了電力裝機增長速度,但發展中國家電力需求保持強勁將持續推動未來全球發電裝機量加速增長。其中,可再生能源電力將與核能發電一道,成為未來三年全球電力裝機增長的“絕對主力”,低碳能源項目的快速上馬有望推動全球發電領域碳排放量維持平穩甚至下降。
 
電力需求水平維持平穩
 
IEA在《報告》中指出,2022年,全球天然氣和煤炭等能源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導致發電成本大幅上升,引發多國經濟通脹率迅速上升。經濟增速的放緩和電價走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地區的電力需求增長,但整體上看,全球電力需求仍較為堅韌,電力需求總量較2021年增長了2%,僅略低于疫情前五年的平均漲幅。
 
從用電領域來看,交通和供熱領域的電力需求增長最為明顯。2022年,這兩大領域的電氣化有所加速,由此推高全球電力需求。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電動汽車和熱泵銷量都突破了歷史最高紀錄。
 
從用電地區來看,電力需求增速區域性差異明顯。中國、印度、美國等國電力需求較為穩健。數據顯示,受夏季極端天氣以及經濟因素影響,2022年印度電力需求漲幅達到8.4%;同樣受天氣因素影響,美國電力需求也出現了2.6%的小幅上漲。但與此同時,能源危機影響下的歐洲電力需求卻受到沖擊。2022年,歐盟電力消費量同比下降3.5%,創下自2009年經濟危機以來的第二大降幅,僅次于2020年。有分析指出,歐盟用電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正是不斷走高的化石燃料價格,打擊了歐洲各國的用電需求。
 
亞洲國家將主導電力增長
 
從消費側來看,IEA預計,未來三年內,亞洲國家將是推動全球電力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全球電力需求超過70%的增量都將來自于亞洲國家。
 
在發電側,根據IEA的預測,在2023年至2025年期間,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將成為全球新增發電量的“主力”,低碳能源發電裝機的增長量將滿足超過的90%電力需求增長。其中,中國將對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起到支撐作用,未來三年內,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增量中預計有超過45%都將來自于中國。另外,歐盟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力增速也較為樂觀,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增量將占到全球的15%左右。
 
與此同時,核能發電的增長也將頗為可觀。IEA指出,在維護能源安全以及二氧化碳減排的雙重要求下,此前對于核電爭議頗多的美國和歐盟目前也開始重新審視核電,可能會在未來能源體系中納入核能。同時,法國、韓國、日本等國一直以來都在大力發展核電,2023年至2025年期間,預計這些國家的核能發電增量將占到全球總增量的一半以上。綜合來看,未來三年里,全球核能發電量每年增速有望達到4%,高出疫情前五年的平均水平。
 
發電排放將由增轉減
 
由于歐洲國家加大應用煤電和氣電,同時疊加全球經濟復蘇,2022年全球電力領域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出現了1.3%的增長,創下歷史新高。但IEA認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反彈只是暫時的,龐大的低碳電力增量將令未來幾年內電力領域溫室氣體排放量逐步下降。不僅如此,推算顯示,低碳能源的強勁增長將改變全球發電結構,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份額有望從目前的29%上漲至35%,而燃煤發電和燃氣發電的份額則可能出現下降。
 
IEA署長法提赫·比羅爾表示,可再生能源電力及核電預計將成為新增發電量的主力,這意味著全球發電領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實際上已到了轉折點。“未來,各國應確保低碳排能源項目的推進,在實現氣候目標的同時確保能源供應安全。另外,可再生能源的高速增長需要相應規模的配套設施,提高電網相關投資、加速可再生能源電力并網將成為提高低碳電力出力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IEA同時也提醒,2022年全球供電形勢顯示,天氣因素對電力系統的影響越來越大,2022年里極端天氣侵襲了東南亞、歐洲、北美等多個地區,短期內引發了嚴重的電力供應短缺。為此,應更加關注天氣影響造成的電力需求激增和供應驟減。

 
關鍵詞:
 
[ 新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