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能源汽車,關注全行業動態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充電樁擁有量達到25-30萬輛,今年這一數字將增至80萬輛。面對充電樁數量日益龐大,充電樁之間的互聯互通成為一項亟待完善的問題。不過,對于充電樁運營商而言,他們除了要滿足充電樁之間的信息相連外,還在謀求讓聯網的充電樁與APP的網絡管理系統實現更方便的交流。1月17日,在北京召開的電動汽車充電服務信息交互技術國際研討會上,主要探討了這一議題。
互聯互通存在“痛點”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化中心副主任劉永東分析,當前充電行業仍存在幾類痛點:對于消費者而言,充電時需安裝多款APP、不知充電設施能否適配、一車多卡的現象仍然存在。對于運營商而言,也存在諸多疑點,例如:客戶在哪里?如何提供優質服務?而站在政府角度,在充電樁的監管上存在充電樁的數量多少,分布在何處?充電設施安全可靠運行如何監管?充電電量如何統計?充電補貼何時發放?電動汽車的電能替代效果如何等問題。
可以說,面對日益龐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車樁不匹配的現象雖得到緩解,但充電樁之間難以實現互聯互通卻成為新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遲遲未得到解決,隨著充電樁數量的增加,充電市場將面臨更為可怕的“災難”。而充電樁問題或將成為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另一個關鍵性因素。由此可見,建立充電樁的互聯互通則勢在必行。
通信協議稱為“良藥”
那么,充電樁之間如何實現互通?從技術的角度看來,需要充電物理接口及通信協議互聯互通。為此,在去年10月,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信息標準試點活動,有意促進充電運營商之間與運營平臺之間互聯,實現驗證信息、驗證交付間的互聯互通。
在劉永東看來,想要滿足充電接口及通信協議,必須要前提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標準內容。此外,車企和充電設備制造企業要努力做到技術協同。不僅如此,統一的檢測認證,如規范個檢測認證機構的測試平臺,為電動汽車和充電設施互聯互通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運營商期望統一通信開放協議
在充電網CEO王振飛看來,充電樁互聯互通主要分為三個層面:第一,樁跟車之間能不能非常順暢的連接。其次,信息和數據上的互聯互通。最后,運營服務之間的互聯互通。
由于當前市場充電樁運營商眾多,這就導致充電樁與APP之間的通信變得異常復雜。王振飛表示,充電樁與軟件對接時,必須要符合一系列的通信協議,有的甚至要滿足40多項通信協議。“充電網旗下有200多名工程師,主要工作便是解決各種充電協議相關問題。工程師數量的龐大并不是意味著公司有強大的實力。相反,這可能是由于市場不協調導致的結果。”所以他建議,期望充電APP之間可以實現更好的交流。
深圳ABB新能源系統有限公司 董志華
深圳ABB新能源系統有限公司董志華表示,這一通信協議便可實現充電點與任何中央控制系統間的統一通訊,與具體運營方無關。屆時可進行遠程鏈接,真正實現充電云、充電APP/微信、樁主APP之間的信息交互,并且節約平臺之間的開發資源。
不過,時下各類充電服務商之間的通訊協議互聯仍存在諸多壁壘,想要實現這一愿景,仍需要多個充電服務商與充電樁生產商協商。對于運營商比較擔心的數據、安全等相關問題仍在積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