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將儲能系統分類為發電設施可能會阻礙可再生能源開發商對這一資產類別的投資,菲律賓需要更多地關注這一資產類別,以確保其電網經濟高效地穩定運行。
據菲律賓《馬尼拉公報》日前進行的報道,菲律賓能源監管委員會(ERC)主席Monalisa Dimalanta表示,菲律賓能源部和其監管機構正在研究這一分類。
菲律賓的發電公司被禁止擁有該國電網裝機容量30%以上發電設施。
隨著大型發電公司現在也成為菲律賓第一批大規模電池儲能系統的投資者,這意味著將會跨越了這個門檻,而并網儲能系統所有權這一規則可能會阻止大型發電公司部署電池儲能。
菲律賓能源監管委員會(ERC)主席Monalisa Dimalanta表示,電池儲能系統的裝機容量在確定市場份額限制時將被完全計算在內,因為菲律賓能源部目前將其歸類為發電設施。
與此同時,《馬尼拉公報》指出,菲律賓許多能源行業人士認為,需要對儲能系統做出更為恰當的最新定義。
這場爭論與世界各地更成熟的儲能市場的發展相呼應:在持續的行業壓力下,德國監管機構去年才采納了儲能系統與發電設施獨立的監管定義。
英國在去年也對儲能系統重新進行了定義,將其作為發電的一部分,但作為一個具有特定規則的獨立子集。
在這兩個市場中,缺乏監管定義意味著投資的不確定性和對儲能投資的其他障礙。德國就像歐洲許多國家一樣,儲能系統被同時歸類為能源的消費者和生產者,這意味著儲能資產所有者需要為電池儲能系統的使用支付兩次費用(一次充電和一次放電)。
菲律賓電力公司在過去幾年中一直在建設大規模的電池儲能資產。San Miguel公司已經在其運營的火電廠現場安裝了500MW以上電池儲能系統,目前正在開發和部署同樣數量的電池儲能系統。Aboitiz Power公司最近宣布,在一艘浮動式動力駁船柴油發電廠上部署了一個49MW電池儲能系統。
在這兩個案例中,涉及的公司都是菲律賓不同地區的主要發電資產所有者,這意味著菲律賓能源部和菲律賓能源監管委員會(ERC)規則的改變可能會影響他們未來計劃。
DNV公司儲能業務方面的首席顧問George Garabandic在接受行業媒體采訪時表示,菲律賓的大型電力公司正在相互競爭,以提高發電組合的運營效率,這推動了菲律賓電池儲能市場向前發展。
例如,全球電池儲能開發商Fluence公司、瓦錫蘭公司和ABB公司已經為San Miguel公司和Aboitiz Power公司提供了電池儲能系統。這些電池儲能系統被用來提供輔助服務,以平衡電網運營,與世界各地的利益相關者一樣,他們發現,使用電池儲能系統可以更快、更清潔地實現這一目標。
Garabandic說,“這些大型發電公司相互競爭,他們知道部署電池儲能系統是開展輔助服務業務更有效的方式。他們正在致力擁有和運營最高效的能源技術,并提供更好的服務,包括誰能安裝更多的電池儲能系統。
他們現在在自己的投資組合中增加電池儲能系統,將電池儲能系統視為一種潛在的手段,以改善它們的收入、支出、運營成本和性能,并最終大規模擴展資產組合。”
除此之外,由于菲律賓的目標是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份額占該國能源結構的35%,到2040年達到50%,并在2020年至2030年期間減少75%的溫室氣體排放,因此作為可再生能源推動因素的儲能系統部署量將繼續增長。
截至2020年底,該國可再生能源發電份額只達到20%,其中包括將近4GW水力發電設施、略低于2GW地熱發電設施、約1GW太陽能發電設施,以及少量的風力發電設施和其他能源。其余的能源來自天然氣和煤炭,菲律賓目前已經承諾暫停建設新的燃煤發電廠。
菲律賓首個大型太陽能+儲能項目在今年年初開通運營,這是菲律賓Ayala集團的一家子公司部署的,該項目包括一個120MW太陽能發電設施和一個40MW/60MWh電池儲能系統。
菲律賓基礎設施建設集團Prime Infra公司在今年6月表示,該公司計劃在印度建設一個太陽能+儲能項目,該項目在建成之后將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太陽能+儲能項目之一,預計到2026~2027年開通運營。該項目的太陽能發電設施的裝機容量為2.5GW~3.5GW,電池儲能系統的儲能容量為4GWh~4.5G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