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湖股份11月3日在接受機構調研時透露了青海鹽湖比亞迪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下稱“鹽湖比亞迪”)鋰鹽項目最新進展。公司表示,比亞迪在鹽湖中試基地進行中試進展順利,已生產出合格碳酸鋰產品,并針對中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優化和完善。
“中試生產線規模約為600噸/年,產品已達到電池級標準。”有接近鹽湖比亞迪人士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隨著中試生產順利進行,兩大“龍頭”布局的3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有望加速推進。
歷時6年 鹽湖比亞迪中試產品達標
鹽湖股份和比亞迪的合作要追溯到6年前。鹽湖股份在2016年10月21日晚公告稱,公司與比亞迪、深圳市卓域成投資有限公司擬共同投資設立成立新公司鹽湖比亞迪,擬新建3萬噸/年碳酸鋰項目。其中,鹽湖股份、比亞迪持股比例分別為49.5%、49%。
在披露合作意向后,鹽湖比亞迪在2017年1月完成工商注冊,而后鹽湖股份披露3萬噸/年碳酸鋰項目擬投入資金約為48.49億元。
記者注意到,彼時,比亞迪稱,公司在鹽湖提鋰吸附劑制備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了從鹽湖鹵水中提鋰的鋰吸附劑的制備技術,該科研突破是鹽湖商業化提鋰的關鍵。
然而,就在市場認為鹽湖股份和比亞迪的合作將為鋰礦開發樹立新標桿時,鹽湖比亞迪項目隨后卻突然“放緩”了前進步伐。
“當時的主要問題是鹽湖股份受金屬鎂項目拖累面臨破產重整風險,再加上合作雙方在提鋰技術的工藝路線上出現了一些分歧。”對于項目未能及時啟動,有熟悉鹽湖股份人士向記者透露了原因。
雖然項目前期推進不及預期,但隨著鹽湖股份破產重整后恢復上市、碳酸鋰需求爆發式增長,鹽湖比亞迪項目逐步按下“加速鍵”。在技術方面,據鹽湖股份此前披露,中試裝置使用比亞迪公司自有的鹽湖提鋰技術,相關中試由比亞迪公司主導在鹽湖中試基地進行。
比亞迪或無須“為鋰發愁”
近年來,受新能源電動汽車需求拉動,鋰鹽產品需求得到大幅提升。一時間,鋰資源的“爭奪”愈發激烈,在“有鋰”行天下的背景下,下游動力電池和整車廠商紛紛通過收購、合作等方式將目光瞄準上游鋰礦。
作為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行業領先者的比亞迪亦是積極擁抱上游的領跑者。除了6年前與鹽湖股份達成合作外,公司也在不停“找礦”,西藏扎布耶鹽湖、江西宜春及智利鋰礦等能看到比亞迪身影。
為了離資源端近一點,比亞迪還通過投資建廠等方式拉近與上游距離。以青海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下稱“青海比亞迪”)為例,從2016年的一片空地到如今年產24GW動力電池,擁有近20000名員工的青海比亞迪已成為西寧南川工業園最大的鋰電企業。
“當初比亞迪選擇在青海建廠,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看中青海的鹽湖資源。”有接近青海比亞迪人士告訴記者,對于下游企業而言,離上游資源近肯定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眼下隨著鹽湖比亞迪中試產品通過驗證,基于對上游資源的把握能力,今后青海比亞迪或無須再為原材料供給而“發愁”。
“眼下技術工藝路線已不存在大問題,剩下的就是雙方抓緊時間開展具體工作了。”對于中試項目的最新進展,有接近鹽湖比亞迪人士稱,后續合作方將協商項目的實施具體細節,盡快落實項目建設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