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陸電子的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5月份發布方案以來,到8月底國資委的批復,再到現在的反壟斷審查獲得通過,整個收購流程一直在往前推進。其同時表示,若收購成功后,科陸電子或將成為美的集團的一個能源管理平臺。
方案層層推進,股價步步高升
據10月18日晚的公告,科陸電子是于近日收到美的集團提供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具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不實施進一步審查決定書》(反執二審查決定〔2022〕651號),具體內容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三十條規定,經初步審查,現決定,對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案不實施進一步審查。你公司從即日起可以實施集中。該案涉及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之外的其他事項,依據相關法律辦理。”
對于這則公告中提到的“實施集中”,不少投資者感到困惑,不知其為何意,從而紛紛在股吧中留言。為此,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科陸電子董秘辦進行咨詢。該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電話咨詢時表示,“這是一個行業術語,意思就是可以實施的意思。‘股權案不實施進一步審查+公司可以實施集中’,也就是說美的集團對我們的股權收購不需要再審查,已經可以直接展開了”。
公開資料顯示,這項備受投資者關注的收購方案發布于今年5月24日。當天科陸電子發布公告稱,美的集團擬通過“受讓老股+發行新股”的方式,從原實控人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以下簡稱深圳資本)手中拿下科陸電子的控股權,而何享健將成為科陸電子的最終實際控制人。
緊接著科陸電子于8月30日對外披露,深圳國資委已出具《深圳市國資委關于非公開協議轉讓科陸電子部分股份及科陸電子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有關事項的批復》,同意深圳資本非公開協議轉讓科陸電子部分股份及科陸電子本次非公開發行事項。
對于深圳國資委的這個批復,當時市場人士均紛紛表態這代表收購案在加速推進。比如信達證券家電行業首席分析師羅岸陽立即發表點評報告表示,“本次深圳國資委的批復意味著美的收購公司股權事項的加速推進”。
但一轉眼又過了一個半月,才等來反壟斷審查的通過;而這,已經距離方案的首次提出近5個月。究竟這樁收購方案還有多少流程要走,還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
對此,上述工作人員表示,自5月份提出方案以來,到8月底國資委的批復,再到現在反壟斷審查的通過,整個收購流程其實是一直在往前推進。余下的流程,比如老股轉讓,還要報到交易所;等交易所同意之后,還要去中登辦手續;至于增發那方面,還要報到證監會審批;“因為涉及到政府部門的審批,所以整個流程下來還需要多長時間,這個我們也沒辦法評估”。
而市場對此抱以高度預期,10月19日羅岸陽再發研報稱,反壟斷審查的通過意味著收購事項交割和后續定增速度的加快,后續定增落地將為公司未來儲能產業園建設提供更多資金支持。
正是在美的集團入主的高度預期下,近5個月科陸電子二級市場股價是突飛猛進。通聯數據Datayes!的統計顯示,在收購方案發布前一個交易日,科陸電子的股價為4.13元/股,總市值僅58.16億元;但到了10月19日即報收于10.19元/股,總市值增加至143.51億元。5個月時間,股價漲幅已高達146.73%。
記者注意到,在方案發布的5月份,當時科陸電子股價低迷,因此無論是老股轉讓價(6.64元/股),還是定增發行價(3.28元/股)均定得比較低。
但經過了將近5個多朋的持續上漲后,當前科陸電子股價已經在10元左右;按照趨勢,未來價格可能會更高。那么,屆時若流程全部走完正式定增發行時,發行價會否亦相應作調整?對此,該工作人員表示,由于這個已經簽訂協議,價格是固定不變的。
一系列資產處置動作
就在美的集團入主科陸電子的步伐層層推進之時,科陸電子近期的一系列資產處置動作亦引起了市場的不少關注。
先是在6月23日,科陸電子發布公告稱,擬將旗下全資子公司鴻志軟件持有的國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0%股份以人民幣215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深圳資本或其指定的符合銀保監監管規范的全資子公司。
緊接著科陸電子在7月25日對外披露,已通過阿里拍賣資產處置平臺把持有的深圳芯瓏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瓏電子”)65%股權,以5135萬元的掛牌底價轉讓給重慶長水科技有限公司;并與其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
雖然科陸電子在該次披露公告中稱,“本次掛牌轉讓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不會產生重大影響,符合全體股東和公司利益”。但記者注意到,在2022年中報“對子公司投資”一欄中顯示,科陸電子對芯瓏電子的投資期末余額(賬面價值)仍高達5.31億元,跟轉讓價格存在巨大的差距。
到了10月10日,科陸電子再一次發布資產買賣公告,稱旗下全資孫公司河北豐隆光伏發電有限公司已通過阿里拍賣資產處置平臺把持有的懷來中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懷來中尚”)100%股權,以4070萬元的掛牌底價轉讓給北京京能清潔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在大股東即將易主之際卻頻頻變賣旗下資產,科陸電子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尤其是后兩者,由于均通過阿里拍賣資產處置平臺以掛牌底價成交,從而引發市場對其賤賣資產的猜疑。
“公司當前的發展戰略是‘聚焦核心主業,剝離非核心業務資產’,因此像懷來中尚這類的非核心業務資產我們是要陸續處置的”。科陸電子的上述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他們的核心主業有兩個,一個是智能電網,另外一個就是新能源,“而新能源最主要是儲能,此外,還有一些比如新能源汽車充電的運營等”。
他進一步介紹道,雖然懷來中尚經營的光伏電站跟新能源有很大關系,但是光伏跟儲能畢竟是兩個行業,“而我們現在要做,就是要更專注于這個儲能行業”。
記者留意到,科陸電子的的三位獨立董事(分別是丘運良、張文和謝華清)亦對掛牌轉讓懷來中尚100%股權一事做了充分的肯定,在他們發表的獨立意見中指出,該次股權轉讓事項“符合公司整體發展戰略,有利于公司盤活資金,實現公司整體利益最大化”,
對于“賤賣資產”的猜疑,一位資深市場人士亦對記者表示不太可能,“畢竟現在科陸電子隸屬于深國資旗下,管理應該挺嚴的;而且,新東家美的集團更是世界500強的大集團,怎能容許其眼皮底下出現這樣的事呢?個人認為,美的集團對這些資產變賣行為應該是知情并默許的;而科陸電子的聚焦核心主業戰略,或許跟其對科陸電子的定位有關”。
市場各方高度關注
那么,美的集團是如何看待科陸電子近期的一系列資產處置動作?若收購成功后,它又將如何給科陸電子定位?針對上述問題,記者10月19日多次撥打美的集團董秘辦電話進行采訪,但電話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而科陸電子董秘辦的相關工作人員則對記者表示,根據此前的意向,科陸電子日后有可能成為美的集團的一個能源管理平臺,“但這個要等他們正式成為控股股東之后,才能確定下來”。
記者通過查閱資料發現,其實不但是8.4396萬戶科陸電子股東在密切關注這場收購,甚至是美的集團以及它的股民們,亦對這場收購高度重視:不但在互動易平臺上有投資者在提問,甚至在美的集團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里亦有相關咨詢。
在9月22日舉行的“2022投資者網上集體接待日”中,不少美的集團投資者在線上留言稱“歐洲陷入了能源危機,戶用儲能市場大爆發,微逆直接受益,科陸電子技術方面并不比德業股份差,建議公司加大力度拓展戶用儲能以及微逆,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把科陸電子的儲能業務做大做強”。
對此,美的集團的董事會秘書江鵬表示,能源管理是美的點燃第二引擎并在B端核心業務上布局與突破的關鍵領域。美的集團成為科陸電子的控股股東后,擬將其作為開展能源管理業務的主要平臺之一。“未來,美的將利用其遍布全球的研發制造網絡與銷售渠道網絡、高效卓越的企業管理理念以及強大的數字化能力,在應用場景、渠道資源、技術合作及經營管理等多方面與科陸電子推進協同發展,以夯實其現有業務,促進產業協同,實現資源互補,提升科陸電子資產規模及盈利能力”。
同時,江鵬指出,儲能產業符合國家支持的戰略方向,空間廣闊,科陸電子具備行業競爭優勢。科陸電子是國內最早進入儲能系統集成領域的企業之一,深耕能源行業二十余載,在能源領域積累了較好的行業口碑和渠道資源,并具備較強的儲能系統集成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優勢,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除了收購雙方外,市場主流機構亦對美的集團入主科陸電子一事重點跟蹤。通聯數據Datayes!的統計顯示,此前鮮有機構調研和發表研究報告的科陸電子,在收購方案發布后,即于7月19日迎來了包括證券公司、公募基金在內的25家機構的集體調研。更有3家機構對其發表了4份研究報告,均與美的集團入主一事有關。
與此同時,機構亦開始進場。在一季度時,科陸電子僅有4家機構持股;但到了中報,即增加至7家機構持股。其中,百億基金經理周中旗下的交銀成長動力一年持有混合A和交銀創新成長混合雙雙新入場建倉,前者持股299.997萬,后者為20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