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中市地處長江中下游,光伏產業在其新能源產業中占比達65%,是名副其實的“光伏產業島”“中國太陽島”。作為全國縣域經濟中唯一擁有光伏全產業鏈的地區,該市今年入選全國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
光伏應用小鎮油坊,是這座“光伏島”上閃亮的“明星”。2021年9月,在中國能源產業發展年會上,油坊鎮榮獲“2021助力‘碳達峰 碳中和’·能源行業零碳優質基地”。
走進油坊鎮會龍村居民點,記者看到,家家戶戶自建房屋頂上都是藍黑色的光伏發電板。該居民點共125戶居民,有近90%在屋頂安裝了光伏發電設備。“裝這個光伏發電板可方便了,在光伏公司安裝后就可以在手機上申請,申請之后,一個星期之內就能并網發電。”油坊鎮居民朱思海說。
利用太陽能發電,不產生任何的二氧化碳,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一般一戶居民光伏裝機量是5千瓦,這個村子總體裝機量是560千瓦,我們這邊平均有效光照時間是一年1050個小時,一年發電量就是58.8萬度電,按照標準煤發電測算,僅這一個村子,一年下來減少了588噸的二氧化碳排放。”揚中市油坊鎮黨委書記楊友軍說,這筆環保賬算下來可不得了,現在全鎮有屋頂光伏1800戶,鎮上60%符合安裝條件的廠房屋頂已經安裝了光伏,加上重點骨干企業的能源主要是電力和天然氣,全鎮已經實現了無煤化。
根據整體規劃,兩年建設期內,公共建筑屋頂光伏將實現全覆蓋,居民住房屋頂覆蓋率超過80%并爭取全覆蓋。同時,該鎮也正在謀劃推進“光儲充”一體化建設。“光伏發電受天氣的制約,我們就在想,把這個電儲存起來,更好地調配電力資源。”楊友軍告訴記者,“光儲充”,指的是“光伏電站+儲能電站+充電樁”,未來的油坊鎮,每個公共場所都要配建小型儲能電站,并在適合建設的儲能電站旁加裝充電樁,鼓勵更多的居民使用電動汽車出行。
作為揚中當地著名的光伏企業聚集區,油坊鎮擁有20多家光伏企業,大力推行光伏發電,是不是為企業帶來更大收益?楊友軍笑著說,收益有,但不多,“碳中和”這筆經濟賬,主要體現在老百姓身上。
光伏并網既要算好民生經濟賬,也要做好電網技術賬。大規模不確定的光伏并網會對傳統電網造成沖擊。對此,當地供電部門以油坊鎮、匯龍鎮為案例樣本,抓緊布局一系列“先行先試”技術,利用“綠電存儲”與“中低壓交直流互聯”等技術手段,實現光伏在時間和空間尺度上的轉移,來確保當地光伏“應并盡并”。
“除了運用新技術,我們還通過更換采集器,做到光伏電量的‘近實時采集’,同時通過更精準的天氣預測模塊,設定電網響應策略,在保證光伏大規模并網的同時確保大電網的安全運行。”國網揚中市供電公司調度控制分中心主任朱鵬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