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2017中國汽車創業投資峰會暨中國(四川)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合作大會方案在成都舉行。本次大會以創未來。新勢力為主題,立足汽車產業變革帶來的產業創新發展新機遇,重點突出汽車整車、零配件、新能源汽車等企業的創新發展。會上,來自四川省政府領導、傳統車企和新能源車企領導高屋建瓴地建言獻策,共同促進中國汽車產業發展。以下為江淮新能源汽車研究院開發部長王方龍和主持人賈可在圓桌互動環節演講實錄:

江淮新能源汽車研究院開發部長王方龍
賈可:江淮跟大眾成立了合資公司,這是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一方面是一個外企在中國的合作伙伴達到三家了,這是非常突破性的事情。還有就是大眾跟咱們江淮做的可能是一個新的LOGO,這也意味著大眾跟江淮可能要在中國開創一個新的經濟型電動車的方向。那從您的角度來講,您現在覺得開發新能源汽車,因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合作是挺大的,資源整合是很多的,那么你覺得目前你們碰到的一些具體困難是什么?
王方龍:非常感謝組委會給我們這樣一個機會,也對新能源的發展也做一些產業化過程中的感想。
剛才主持人講叫“新能源 新勢力”,江淮前幾天應該是有很多的大事件。為什么是這樣?第一個前幾天5月20號是我們53周年的紀念日,在前幾天,發改委的公告也發布了,江淮與大眾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也獲得了國家的審批,同時我們又以這樣一個新勢力的角度來看待新能源的發展,所以對江淮來說應該是一個新老勢力的整體結合,這是第一個話題。
第二個,江淮應該是傳統車企,從原來的定義來說。實際上在“十三五”期間,我們也對“十三五”戰略做了清晰的定義,做大做強商用車,做精做細乘用車。經過這10年的時間,我們通過產業化的開發,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實際上從我對新能源的發展來說,未來對新能源的趨勢和路線,不管是從國家的發展戰略,包括技術路線,包括各個企業的明確戰略,實際上都是相當清晰的。因為我是做技術出身的,其實我覺得在目前來說,各個車企面臨的還是在技術上本身的一些問題。第一個就是成本的問題;第二個是本身這個里程的問題;第三個就是一個安全的問題;第四個就是充電的問題;再一個,長遠來說的話,第五個就是電池回收的問題,也就是二次利用的問題。前幾天我在上海參加一個論壇的時候也在講這個事情,目前而言,對新能源的發展仍然是以技術驅動為引領的行業,因為它很多的材料體系,包括它的一些發展模式,包括一些產品的平臺擴展,是都在不斷探索中。我覺得市場上面產品可能在不斷增多,但是我覺得從技術本身來說,可能還是要優先去解決我剛才講的五個問題,這五個問題如果解決好了,對于市場所認為的影響新能源發展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比如說充電的問題,如果真正能達到充電30分鐘以內,很多對充電設施的依賴度也會不斷降低。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在新能源的發展仍然需要靠技術本身來解決。謝謝!
賈可:王總,您從研發的角度談一下跟在座各位,在研發的角度會有一些什么樣的合作機會,或者說有什么樣開放的、資源整合的機會呢?
王方龍:剛才幾位嘉賓也講了,實際上隨著未來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的發展,我們經常講共享,共享就是一個生態圈,不是靠某一個資源或者某一個系統,或者是某一個人就能把這個共享做起來。什么叫共享,就是要把我們所有的資源進行系統的配置,去優化這些配置。作為主機廠來說,我們是提供車,車在未來就是一個非常大的移動平臺。這個移動平臺靠什么,靠網絡,靠運營平臺,還要靠我們能源補給的系統。通過我們的車來系統實現,所以在這里面我們的合作還是很多的。
另一個方面,在示范推廣和運營方面,各個地方的政府實際上和當地的企業,我們都有很多合作的機會。通過我們和張總這邊,我們在成都這邊,江淮的車運營,還有在其他地方的運營,我們都可以做一些深入探討。江淮實際上在四川已經有了這樣一個布局,在遂寧我們2014年已經建了新公司。今年也會加大新能源領域在四川的布局。所以我想我們還是有很多方面可以提供消費者更滿意的產品。
來源:新浪汽車作者:王方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