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廈門供電公司加大配電站機器人等智能運維手段應用。馮祎鑫攝
電力數據是經濟發展“晴雨表”。今年一季度,廈門市全社會累計用電量68.1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16%。這也從側面反映今年廈門市經濟運行開局平穩,實現“開門紅”“開門穩”。
220千伏同集變電站火熱建設,“城中村”配電站房18天建成,水電氣網實現“一窗通辦”……今年以來,國網廈門供電公司全力推進電網項目建設,通過優化供電服務保障體系,政企協同推動電網發展,積極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為廈門經濟特區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政企協同
加快推進一流電網建設
不負明媚好時光,電網建設如火如荼。在環東海域,一座產城融合的灣海新城正拔地而起,基礎設施建設全速推進,其中就包括220千伏同集變電站。
與傳統變電站不同,同集變電站實施“政府出資、土建先建”模式,與市政同步規劃、同步開工,有力確保電網發展與城市建設協調并進。在開展土建施工的同時,國網廈門供電公司同步啟動項目站址10千伏替代電源點建設,先期滿足周邊客戶快速接電需求,降低客戶用電成本。
今年一季度,國網廈門供電公司還成功投運了110千伏林后輸變電、220千伏金輝到仁安線路、220千伏彭埕變等三項輸變電工程。
主網建設馬不停蹄,配電網也全力提速。在湖里區圍里投運省內首座通過政企協同聯動建成的“城中村”配電站房;大力推進“蜘蛛網”整治,助力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升級儲能車、新型帶電作業機器人等17項裝備,大力推動全地形、全專業不停電作業,不停電作業化率達96.95%……今年,國網廈門供電公司計劃配網建設改造項目442項,一季度已竣工170項。其中,迎峰度夏計劃完成網架項目27項、配變臺區治理改造52臺。
聚焦“雙碳”目標,國網廈門供電公司加快推動廈門建設全省唯一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市級示范區;發布全國首個電碳生態地圖,實現從電量看碳排放的全景、動態展示,全力支撐政府科學決策和社會用能轉型;持續加快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目前廈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已全面覆蓋核心城區、邊遠山區、區域內高速公路,充電設施密度全國第一。
服務升級
全力提升電力營商環境
“項目原本預算要60萬元左右,最終只花了不到25萬元,且辦理過程‘一趟不用跑’,趕上好政策啦!”上個月,廈門市華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新變壓器正式投用時,企業負責人不禁夸贊道。
這樣的成本節省,得益于廈門在全國首推的1250千伏安以下小微企業外線工程建設“零投資”政策——也就是廈門供電公司負責電力外線建設和建成后的維護工作,工程投資由政府部門專項資金進行補貼。該政策實施近兩年來,已累計為小微企業節省建設成本1800余萬元,切實為實體經濟“降本、減負、增效”。
企業獲得感是檢驗營商環境的試金石。根據最新的中國營商環境排名,廈門“獲得電力”指標獲評“全國標桿”,并連續四年在福建省排名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廈門供電公司推出壓減辦電時間、降低辦電成本等24項舉措,并成立“一對一”專屬服務團隊,跟蹤政府招商引資信息,前置供電服務環節,確保用電接入快速到位。
聚力“雙滿意”,架好連心橋。在2022年社會責任發布會上,國網廈門供電公司發布2022年“為民辦實事”項目承諾及行動計劃,計劃全年完成10個老舊小區供配電設施升級改造,全年新建、改造368個農村配電網臺區,持續深化居民智能用電服務及優化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