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行走新巴蜀”四川日報全媒體采訪小分隊來到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市樹堡鄉,陽光是這里的主角,也是記者的采訪主題之一。這里是四川首個山地大型太陽能光伏電站——總裝機5萬千瓦的會理樹堡光伏電站。
記者操作無人機飛上樹堡光伏電站的高空俯瞰,陽光照射在連片的太陽能板上,光芒奪目。“樹堡鄉太陽輻照度高,自然資源優越。”在電站控制室,值班人員告訴記者。

四川首個山地大型太陽能光伏電站——會理樹堡光伏電站。王云/攝
離開電站控制室,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記者進入一期光伏場區。值班長馬勛龍正和兩位同事開展組件排查工作。“光伏場區有雷擊、鼠患等隱患,我們除了視頻監控全方位覆蓋外,還需要不定時進入場區巡檢。”馬勛龍說。此時,太陽直射在光伏組件上,巡檢人員一會兒工夫就汗流浹背。
近年來,涼山光伏產業飛速發展。截至目前,涼山州已并網光伏項目90萬千瓦,年均發電14.85億千瓦時,年產值11.88億元。其中,光伏扶貧電站13.23萬千瓦,保障了6000多戶脫貧戶的穩定收益。

四川首個山地大型太陽能光伏電站——會理樹堡光伏電站。王云/攝
采訪小分隊沿安寧河谷往北,向德昌、西昌方向行駛,遠遠就看見安寧河峽谷風電場,一個個隨風轉動的巨型風車高高挺立,綿延10余公里,場面壯觀。涼山人有個特別驕傲的記憶:2011年3月31日,德昌安寧河峽谷風電場一期示范工程項目投產,四川省風電資源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改寫了四川省無風電的歷史。
在涼山州發改委能源管理辦公室,幾張掛在墻上的分布圖引人注目——涼山州光伏基地區域分布圖、大中型水電站分布圖和風電基地區域分布圖,以及涼山清潔能源的分布圖。
“涼山水電技術可開發量7004萬千瓦,約占全國的15%、全省的57%。目前已建成水風光清潔能源裝機5872.5萬千瓦。”說到涼山的清潔能源情況,涼山州發改委能源管理辦公室主任張黎如數家珍。
距離光伏電站不到10分鐘的車程,是樹堡鄉種植的14000余株百香果樹,因為良好的光熱資源,百香果成果糖分足。“預計8月,我們這里的百香果就大量成熟了,歡迎大家來品嘗。”正在地里忙碌的樹堡村九組村民鄢文友向記者發出邀請。樹堡光伏電站也積極發展“農光互補”項目。鄉長金鳳告訴記者,要讓光伏場區能種、能養、能發電,從空中到地面全面利用,甚至“光伏+旅游”的運營模式,帶動經濟發展,讓農民增收。
張黎說,涼山正推動水風光互補基地建設,探索多元化發展。鹽源棉椏光伏電站將光伏和旅游相結合,打造文旅小鎮;冕寧大田農光互補光伏電站,將光伏和農業種植相結合,油牡丹等農作物生長在光伏組件下;西昌西溪鄉“漁光一體”光伏電站,將光伏與漁業相融,打造上方光伏發電,下方鯉魚跳躍的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