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工信部、住建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能源局下發《智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提出發展智能光伏農業,建設智能光伏鄉村。光伏產業,不僅是我國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力量,還成為了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新引擎。
在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引領下,我省光伏發電項目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光伏資源的開發中,云南始終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積極引導企業以“光伏+”模式開拓應用場景,力爭開發紅利最大化惠及資源地群眾,助力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昆明市宜良縣耿家營鄉,華潤宜良新發“藥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首組基礎工程正在熱火朝天地施工。項目投產后不僅可以每年減排二氧化碳16萬噸,還能為周邊村民帶來每畝地近7000元的經濟收益。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個舊市,云錫集團閉庫多時的牛壩荒尾礦壩上,16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正式開工。使用尾礦庫建設光伏電站是“十四五”分布式能源規劃應用場景之一,能夠同時實現綠電供應、礦山尾礦庫生態修復和資源增值。
近年來,通過不斷探索實踐,云南已經形成多類相對成熟的“光伏+”模式,其中包括“光伏+農業”“光伏+藥材種植”“光伏+畜牧業”“光伏+林業”“光伏+生態治理”“光伏+礦山修復”“光伏+漁業+儲能”等,為“光伏+”賦能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2021年9月,國家能源局發布《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將云南28個縣列入名單,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在云南正式起步。日前我省印發的加快光伏發電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新能源+鄉村振興”項目建設,讓“光伏+”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實際載體。
在大力推廣“光伏+”模式的當下,云南仍需要警惕市場光伏企業良莠不齊、銀行針對光伏項目貸款業務操作機制不完善、民眾對光伏發電項目缺乏系統認知等問題。制定政策嚴格篩選光伏企業,積極完善光伏項目貸款政策,在鄉村大力科普光伏發電項目,充分利用云南特有的資源優勢,才能真正讓“光伏+”為云南鄉村振興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