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大客戶講解用電服務政策。楊科儀 攝
4月21日電(孫桂文)河池市作為全國蠶桑生產第一大市,是蠶桑產業集群建設的主導市。南方電網廣西河池供電局把握“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的新要求,堅持電力先行,全方位服務河池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
電網服務“六新河池”
廣西蠶桑產業集群區域涵蓋河池市的宜州、金城江、東蘭、都安、環江、羅城等7個縣(區)。為搶抓老區振興發展機遇,河池供電局在“十四五”電網規劃庫中納入服務“六新河池”的電網項目。
“我們堅持產業發展布局到哪里,電網保障就到哪里。2022年投資5.36億元用于220千伏以上主電網建設,投資3.4億元持續加大農村電網建設力度,提升供電保障能力。”河池供電局規劃發展部(鄉村振興辦)副經理韋金鑫說,年內將有500千伏鳳凰(河池二)輸變電工程、220千伏天峨送變電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投產。
“河池65.74%的面積為喀斯特地貌,電網建設難度很大,在統籌抓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我們按1-4月開門紅、4-9月迎峰度夏、10-12月百日攻堅‘三大戰役’來推進。”河池供電局建設管理部經理韋后虎介紹。

走近農戶了解種桑養蠶情況。關靖宇 攝
雨時成河、旱時成池,綿延的大石山阻擋不了老區發展腳步,2021年河池市第一產業增加值230.06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排全區第一位;其中,蠶桑產業產值實現84億元,桑園面積、蠶繭產量連續17年穩居全國地級市第一。
電力保障安全可靠
“現在我們的桑蠶繭基地都采用半自動化,培育蠶種、喂食、分選蠶繭、繅絲等環節都需要用到電。”河池宜州嘉聯絲綢產業園負責人說,多虧了穩定可靠的電力,今年又將是豐收的一年。2022年,河池市以宜州繭絲綢為第一批重點,積極創建自治區級農業高新區。
做大產業集群,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離不開安全可靠的電力供應。河池供電局科學精準開展電力調度,加強水、風、光發電運行監測分析,優化電網運行方式,加強綜合停電統籌,牢牢守住電網安全這條“生命線”,一季度最高負荷達到179.6萬千瓦,創下歷史新高。
結合春季雷雨、潮濕等季節性特點,該局全面加強樹障、洪澇、山火等隱患排查治理,通過開展紅外測溫、無人機通道自助巡檢、通道可視化監拍等現代化運維手段,清理樹障280處,開展防山火宣傳、特巡235次,多措并舉實現立體保電。
一季度,河池市全社會用電量累計達26.2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5%。
電力賦能產業發展
“自從我們廠投產以來,供電局不僅幫我們解決用電方面的問題,還給我們提供技術指導,服務非常周到。”宜州區叒木天蟲蠶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談到電力服務十分滿意。
據悉,一季度以來,河池供電局已組織共產黨員服務隊深入工業園區、重點項目走訪企業客戶200多家,定期組織巡視檢查企業客戶的線路、設備,宣傳講解電價交易政策,指導企業安全用電、節約用電并積極參加電力市場化交易。
“為進一步優化電力營商環境,我們持續深化專班推進機制和‘一對一’服務模式,聚焦各類企業重點、難點、堵點問題,實施‘一企一策’‘一問題一策’。”河池供電局市場營銷部經理練琳介紹,宜州新區絲路集團項目、宜州輕紡城項目等產業重點項目,目前均已納入專班服務范圍。與此同時,該局還與政府部門建立用電信息共享溝通機制,梳理出2022年214個重大投資項目,建立供電服務周清單管控機制,及時掌握重大項目進展,超前做好供電服務。
大力解放用戶,實現了“放水養魚”“水多魚多”的良性循環。一季度,河池網區高壓單電源客戶平均接電時間同比下降11.24%。河池市新簽約投資項目25個,新引進“三類500強”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全市招商引資投資到位84.17億元。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除了走訪企業客戶,我們還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專題實踐活動,組織黨團員服務隊深入地頭田間開展春耕保電,檢查線路、配電變壓器、排灌設備等,并向農戶發放安全用電宣傳單,講解安全用電知識。”河池宜州供電局黨建人事部主任韋曉雯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