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jù)汽車頭條APP查詢,申請第二批目錄的共有7家企業(yè)的9款車型。其中華泰汽車新圣達菲和IEV150,以及奇瑞的eQ1三款車型未通過審核。
“應該會補發(fā),我們和奇瑞的材料排版有問題。”對于審批未通過的原因,一位華泰新能汽車相關人士對汽車頭條APP表示。
未獲審核通過的3款車型,為華泰新圣達菲和華泰EV150,以及奇瑞的eQ1,奇瑞另一款申報車型奇瑞EQ審核通過。目前,兩家企業(yè)正在補齊材料,華泰新能源汽車相關人士表示,未獲批準的3款車型應該會進入第二批目錄。他表示:“企業(yè)都在公關”。
目前,北京每年固定有6萬個新能源汽車指標,意味著該市場每年將消耗掉6萬輛新能源汽車。去年全國新能源汽車共銷售50萬輛左右,北京銷量占全國銷量約12%。因此新能源汽車企業(yè)對北京市場都極度重視。
今年年初,受政策調(diào)整,北京新能源汽車目錄重新審核,補貼額度也在去年基礎上下調(diào)一半。在年初政策未出臺前,北京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xiàn)只預定不賣車現(xiàn)象,一部分去年獲得指標的消費者,面臨指標即將過期的壓力,出現(xiàn)買不到車的情況。
今年4月份,2017年北京5.2萬個私人小客車指標已經(jīng)派發(fā)完畢,比去年提前4個月派完。隨著新能源汽車車型不斷推出,充電基礎設施的增加,燃油車指標中簽率的下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申請新能源汽車指標。因此,北京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漸活躍,消費購買力明顯提升。
在新能源汽車指標派完情況下,越早進入北京市場銷售,意味著搶奪更多的銷量。因此各新能源汽車企業(yè)正積極“公關”,早日進入北京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
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