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習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運達股份以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為指引,聚焦幸福、勇扛使命,充分發揮企業產業優勢,積極推動鄉村振興、助力鄉村風電發展,彰顯國企擔當、樹立行業典范,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貢獻風電力量。
多年來,運達股份助力合作伙伴積極投身風力發電鄉村振興事業中,中廣核廣西樂業項目是運達股份參與的較為典型的示范項目。
該項目一期安裝16臺由運達股份制造的風電機組,一期總裝機容量5.1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1.2億千瓦時。項目通過“入股分紅+保底收益”的特色扶貧模式,將在未來數十年內源源不斷地為樂業全縣63個行政村、11萬人口,提供穩定收入,助力鄉村脫貧。同時,帶動周邊產業發展,促進就業轉移,且通過高質量、高標準的建設加快地區旅游業發展。
2019年,啟動項目前期規劃;
2020年10月,項目一期開工;
2021年07月,項目一期正式投運。
項目分紅資金將優先用于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建設、教育扶貧、貧困戶五保戶幫扶、重大疾病救助等。此外,項目建設及運營期,將在稅收、旅游、產業發展、勞動力就業等方面持續提升樂業縣經濟社會發展,為革命老區脫貧攻堅、能源發展注入新動能。
看準資源 開發條件成熟
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具備良好的資源基礎。經過多年發展,運達股份風電技術的發展在風電機組上呈現出兩個亮點特征。
運達股份制造的風電機組風輪直徑不斷增加,掃風面積不斷增大。風輪直徑從75m逐步增加至當前的200m,更大的風輪直徑能夠捕獲更多的風能,可以令低風速區域的風資源開發具備可行性。
單機容量的增加。從1.5MW的機組替換成當前主流的6MW機組,機位點的數量僅為原先的1/4。更少的機位點能夠減少機組征地、道路建設等土地使用,風電開發的土地集約性進一步提升。
有效降本 創新運維模式
除了常規集中式風電場統一管理運維的模式以外,分散式項目與鄉村風電的外部條件更加契合。
風電機組在農村地區可以就近接入已有的10kV、35kV或110kV輸電線路,并實現電能的就近利用與消納。
運達股份通過一體化管控平臺,實現風電場遠程管理模式,對分散于各個農村的風電機組進行集中監控,可減少專業人員現場作業,在有效降低運維成本的同時,提高經濟效益。
帶動發展 經濟收益可觀
運達股份參與扶貧風電項目,對帶動樂業縣域經濟發展同樣是“扶上馬送一程”。目前,風電項目已普遍具備經濟可行性。
以風速較低的河南為例,150米高度的風速約為6米/秒,據測算,安裝2臺5MW機組的年發電收益超過900萬元,年均凈利潤超過300萬元,20年運行期的累計利潤可達6000萬元。
在保證合理收益水平的前提下,每年可為村集體提供15萬元至20萬元的固定收入,快速提高我國廣大農村地區集體經濟收入水平。鄉村風電不僅是資金幫扶,還能帶動基建、就業、產業等全方位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打下扎實的發展基礎。
綠色發展 守護生態環境
運達股份始終堅持以“獻人類清潔綠電 還自然碧水藍天”企業發展理念,高度重視實現風電項目開發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該項目是公司重點幫扶產業項目,在創出高質量經濟效益之上,更要做好當地生態環境保護。
風電工業景觀與鄉村自然景觀相結合,深入挖掘風電產業的科技、環保、綠色、節能等概念,增進當地百姓對新能源的認知。還融入山岳湖泊等生態旅游元素和鄉村風土人情的文化旅游元素,形成具有鄉村特色的風電旅游。在節能環保發展理念、推動旅游業發展方式轉變和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符合未來發展方向和發展需求。
運達股份將持續走“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的道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通過推進風力發電投資建設,盤活農村土地資源,提高利用率,改善農村生活和生產環境,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