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9日,在烏魯木齊市220千伏三宮變電站110千伏電力地下管廊內, 智能巡檢機器人正在巡檢,工作人員在電腦端查看巡檢情況。(記者王艷紅攝)
(記者王艷紅)無人機巡線、地下管廊智能巡檢機器人穿梭在廊道巡檢、智能機器人自動為變電站“體檢”……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在電網建設、電網巡檢中加速應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讓電力巡檢實現智能化,保障了首府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
3月29日,記者隨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的工作人員一起,看“天上飛”的無人機和“廊道跑”的地下管廊智能巡檢機器人如何完成電網巡檢。
會飛的“巡線工”
為電網巡檢插上“翅膀”
3月29日,在達坂城區220千伏祁家溝到柴窩堡一二線路的15號鐵塔前,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無人機班組班長卓培杰使用無人機正在巡線。
在卓培杰的操作下,一臺四旋翼無人機機翼快速旋轉,伴隨著轟鳴聲逐漸飛離地面,朝鐵塔頂端飛去。它一會飛到鐵塔頂端,一會穿梭于線纜縫隙之間,精準巡查每一處設備。而卓培杰手持操縱端仔細觀察著無人機拍攝畫面。
“我們這次是無人機精細化巡檢,重點巡檢鐵塔、廊道、導線、絕緣子以及看導線上是否有異物等。”卓培杰說,無人機就是一個會飛的“巡線工”,能測溫,能拍照,還能搭載一些設備,用于特殊檢修,也可以讓無人機定點懸停在線路上方進行重點巡檢,精確檢測設備細小部件的缺陷。其所拍攝的畫面,傳輸到后臺還可以自動識別缺陷,大幅提升巡檢精確度。
“我們今天要巡視25基鐵塔,大概3個小時可以完成。”卓培杰說,如果是人工巡檢,一天只能完成10基左右,使用無人機大幅提升檢修效率。
記者了解到,無人機為電網巡檢插上了“翅膀”,可以輕松到達距離地面100多米高的鐵塔上方,對設備實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檢測。尤其是在惡劣天氣下,讓巡線也能輕松實現。
目前,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無人機班組共有3名“飛手”,11架無人機,巡檢線路2500公里,占到全部高壓線路的一半左右。
會跑的機器人
為廊道電纜巡檢裝上“千里眼”
3月29日,在烏魯木齊市220千伏三宮變電站110千伏電力地下管廊內,一臺白色機器人正沿著管廊上方的軌道行進,為線路進行測溫,兩只“眼睛”記錄著周圍的環境和設備運行變化。
“這條管廊全長1.4公里,敷設有7回110千伏高壓電力線路。”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輸電運檢班工作人員哈斯特爾·哈哈爾曼說,機器人的兩只“眼睛”可以旋轉調節,一只用來測溫,一只用來拍照,同時它的身上還有氣體、溫濕度外部傳感器,通過管廊內無線信號為后方處理系統提供原始數據。
機器人在管廊內巡檢,而工作人員在電腦端就可以查看巡檢數據和畫面,檢測到缺陷還可以發出報警信號。
“機器人全面巡檢一次只需12分鐘,檢測的可靠性和精準性均比較高。”哈斯特爾·哈哈爾曼說,人工巡檢兩人一組,需要5小時才能完成。人工巡檢不僅耗時費力,而且在密閉空間內持續作業時,存在火災、氣體中毒等風險。
機器人作為智慧電力巡檢的“主角”,實現了地下管廊和電力線路狀態的實時感知、自主預警和智能處置,為地下管廊電力線路安全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