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公司組件訂單排滿,開工率非常好,但看到數據還是很震驚。”合肥協鑫集成(3.390, 0.02, 0.59%)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翔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他口中數據,指國家能源局日前公布統計,今年1-2月國內光伏新增并網同比增長234%,達到10.86GW。
在財聯社記者日前調研中,多家組件企業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已經全部排滿。國內需求火熱,對外出口增加,產業鏈呈現顯著淡季不淡特點。業內分析也認為,在巨大的市場需求面前,組件廠也在加速擴產,以此獲得更多市場份額。
終端需求火熱,幾乎是左右組件廠商在今年的共同感受。在協鑫集成(002506.SZ)合肥工廠,財聯社記者看到,組件廠房內生產緊張有序,廠區倉庫內叉車來往穿梭,將打包好的組件送往物流集中點。

在財聯社記者日前調研中,多家組件企業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已經全部排滿。國內需求火熱,對外出口增加,產業鏈呈現顯著淡季不淡特點。業內分析也認為,在巨大的市場需求面前,組件廠也在加速擴產,以此獲得更多市場份額。
裝機增長“讓人震驚”
“前兩個月接近去年上半年裝機,全年增量可想而知。”一位行業分析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雖然有去年延遲并網項目在今年初集中爆發,但是招標情況看,勢頭有增無減。去年上半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為13.01GW,以此來看,今年前兩個月國內新增光伏裝機已經接近去年上半年的新增量。
在巨大國內光伏發電項目儲備量推動下,業內預測2022年新增光伏裝機規模預期增至75GW-90GW左右,相比于2021年同比增長36%-64%。同時,全球光伏新增裝機有望超過200GW,同比增長30%以上。
與新增裝機量形成對應的,是組件廠商馬不停蹄的擴產。“現在光伏擴產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位不具名的企業人士如此形容。組件是產業鏈中集中度最高的環節,頭部企業占據八成市場份額。面對巨大的市場增量,企業的產能也要跟上。
協鑫集成合肥工廠位于肥東縣循環經濟示范園內,財聯社記者在廠區看到,一號廠房主要生產210mm及182mm大尺寸光伏組件等,裝備生產線10條,全部為達產狀態。緊鄰的二號廠房建筑主體已經完工,目前大型設備正在陸續進場,預計三月底投產,二季度末達產。
公司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三號廠房已經完成規劃,預計今年年底前投產。到今年二季度末合肥基地產能將突破12GW,預計到年底疊加句容、阜寧等生產基地產能,協鑫集成組件總產能將突破20GW。
“今年以來訂單很好,有信心沖擊組件出貨前十。”王翔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公司訂單飽滿,相比較于去年一季度同期有較大幅度增長。目前正持續加大西班牙、法國、巴西、印度等海外市場的開發力度,同時分別與中能建、國電投、華能等國企央企以及西歐、東南亞、拉丁美洲等海外客戶簽訂了長期購銷協議。
一季度光伏淡季不淡,在組件企業中不斷印證。與協鑫集成合肥工廠相隔不遠處,晶科能源(12.070, -0.12, -0.98%)年產16GW高效太陽能(8.810, -0.09, -1.01%)電池片生產基地也在抓緊建設中,目前一期8GW項目已經投產。
晶科能源(688223.SH)副總裁錢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今年以后,訂單量非常旺盛,相較于去年同期有明顯增長,特別是來自于中國、亞太、歐洲、拉美和中東地區的需求。這主要受到各國雙碳目標和能源電力短缺、油氣價格飆升等多因素影響。
利潤平衡點的博弈
今年以來,光伏產業鏈時常伴隨兩個關鍵詞,分別是“淡季不淡”,以及由此反推供應鏈價格上漲后的“博弈”。組件開工旺盛,但在接受采訪的企業人士中,對其價格的預判出現了分歧。
事實上,在對新增裝機不斷刷新的樂觀預期下,組件價格依然是牽動產業鏈的敏感神經。根據集邦咨詢數據檢測,本周組件價格有所上調,各尺寸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漲。本周單晶166組件主流成交價漲至1.87元/W左右,單晶182組件主流成交價微漲至1.89元/W左右,單晶210組件主流成交價漲幅達1.06%,至1.9元/W左右。
組件處于光伏主產業鏈的中下游,由于其價格直接影響電站投資收益水平,因此對電站開工有重要影響。目前,硅料新增產能陸續落地,或將有效緩解上游成本壓力,但在巨大的市場需求面前,來自上下游的供應鏈博弈也在加劇。
對于目前1.85元/W以上的組件價格,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認為這個價格可能是未來一年里面的最低位了。
錢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結合上游硅料供應情況,預計組件全年將維持高位。
不過,從硅料成本看,則出現不同預測。從某頭部組件商簽單價格看,組件一季度是1.9元/w,二季度1.85元/w,下半年應該是1.8元/w,全年又呈現略微走低的趨勢。
從產能角度看,業內分析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到今年一季度末硅料新增產能15-16萬噸,支撐硅片產出60GW,上游供給提升。成本方面,目前上游硅料持續維持高位,拉高了整體產業鏈環節價格,隨著新建產能的不斷釋放將逐漸回歸合理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