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黑龍江新聞3月8日電(張伯宗)“您看這個時段負荷都不低,這個變壓器油溫最近咱們得重點看看”3月8日婦女節,王海燕與王海英拿著照明設備與測溫儀,正在國網哈爾濱供電公司賓州變電站設備旁巡視中交流著。
在電網系統的工作中,變電站值守維護是最“板身子”、最枯燥乏味而又艱苦的工作,所以變電站內基本上看不到女性,而在國網哈爾濱供電公司賓州變電站里,卻有著另外一番景象,在這里負責變電站全部維護工作的都是女性,是名副其實的“三八女子”變電站。
國網哈爾濱供電公司賓州變電站坐落在哈爾濱市賓縣遠郊外的山坡上,與賓縣主城區遙遙相望,是賓縣電網的前端哨所,11條配電線路向60萬人口的城區源源不斷輸送著電能。

周秀君、王海燕、王海英等8名女同志,在僻靜的站區內輪崗“放哨”,為哈爾濱賓縣電網把好春節安全關。
“女同志不一定比男同志差。”2000年女子變電站成立,周秀君、王海燕、王海英等八名“年輕的女職工”便踴躍報名,從此,她們與賓縣最重要的變電站結下了不解之緣。而此時,也是賓州變電站最虛弱的時刻。
“當初并沒有人看好她們。”工區負責人李繼剛負責16個變電站的整體工作,唯獨對女子變電站感慨頗深。大家并不是歧視電網一線工作的女職工,因為變電站的計劃檢修、日常維護等任務繁重,都是高強度、高風險的工作,特別是以前設備老舊、笨重,難操作、故障率還高,一般體力的男職工完成起來都很吃力。
“150公斤的油開關,我們曾經進行過多次調試。”賓州變電站經歷過多次改造,周秀君、王海燕、王海英等8名女同志幾乎全程參與,在幾次大型綜合項目改造中,她們發現先前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為弄清每一個疑點,保證電網安全,這群“女孩”時常在工作服里揣上個小本本,隨手記錄并在空閑時間從專業書籍中尋找答案,實在弄不明白的,就向老師傅們請教。幾年下來,她們全部成為了能獨立處理變電專業各類疑難雜癥的技術骨干。
“第一次值班時候,內心還是很忐忑的。”想到變電所的地理位置,荒郊野嶺,四下無人,特別是夜間巡視的時候,寂靜的夜里任何聲音都會引發聯想,心跳開始加速。為了壯膽,周秀君就把全部精力轉移到查看著設備運行狀況上。
“多年前深夜里發生接地跳閘故障,刺耳的警鈴聲會嚇出一身冷汗。”回憶當年往事,在站里工作22年的周秀君仍記憶猶新,但也正是多年來的工作經歷,給她們磨礪成為一個電網女漢子的形象。“當時噼里啪啦的聲響,旁邊工區的男同志也嚇得夠嗆!”幾年前的一次配電線路故障,沖擊到變電站高壓柜,劇烈的爆炸聲過后,高壓室內煙霧彌漫。一時間當時還是年輕女孩的她們都亂了陣腳,驚恐過后她們穩了穩心神,大家一起沖到樓下,投身到搶修中。
“現在設備智能化了,沒那么多重活累活了。”王海燕如是說。當初更新工器具,姐妹們對測溫儀都持有懷疑態度,在一次母線過熱的測試中,考慮到電網安全,她們有時候在做好人身防護措施后,用絕緣拉桿綁蠟燭測溫的老方式,反復驗證了幾次測溫儀的精準性。
“以前最怕刮風下雨天。”回憶起二十年前的經歷,由于設備老舊、狀況差,刮風下雨天小故障不斷,倒閘操作、處理缺陷,這些急難險重下的累活重活并沒有嚇退她們,反而激發她們將女性的心細如絲和電網的安全理念深刻結合,將變電站的設備和人身安全運行天數累計到了1萬多天。“女職工建功立業示范標兵崗”“三八紅旗班組”“巾幗文明示范崗”“巾幗標兵示范崗”,榮譽背后,是她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守。
“最近幾年經濟發展迅速,負荷逐年攀升。”王海英與王海燕一邊巡視設備,一邊做著各類記錄。多年來無論什么節日她們經常沒有時間為家人準備節日飯,為了保障老百姓過得亮亮堂堂,她們在每個節假日都需要一遍遍查看負荷數據和設備運行情況,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維護電網安全上。欣慰的是,變電站經過大型改造后,安全基礎有了可靠的保障,同時,站里充實了年輕的力量,在幾位老同志的影響下,已然能夠獨當一面。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當年年輕活力的女孩子們如今都成了哈爾濱變電專業內可以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歲月雖改變了她們的容顏,但卻絲毫沒有改變這群女孩們追求奮進的內心,選擇變電站女值班員這個特殊的崗位,犧牲很多、放棄很多,但更多的是收獲一份責任和擔當。22年如一日,敢于擔當,雷厲風行,潛心專業,不僅是這8位女性的工作作風,更是廣大電網人履職盡責的真實體現。她們扎根生產一線,用實際行動保障了電網設備安全運行,用青春與熱情守護著一方的光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