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梅西鎮大力發展光伏產業,通過“光伏+農業”“光伏+工業”等土地利用更為集約的形式,探索出一條“一次投資、循環發展、長期收益”的光伏發電新路子,積極吸收“陽光效益”,一塊塊光伏板拼出綠色鄉村新圖景,增強基層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通過航拍俯瞰位于梅西鎮宜塘村的豐年盛景生態有限公司,近三萬平方米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公司通過棚頂光伏發電、棚下種植黑皮雞樅菌,將光伏發電與現代農業形成“農光互補”模式,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雙重盈利。
廣東豐年盛景生態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曾令賢:目前一年發電量大概是五百萬到七百萬度,一年可以產四五百噸黑皮雞縱菌,銷到廣東、上海、四川等地。黑皮雞縱菌在2021年的產值是一千萬左右,加上光伏總產值接近兩千萬。
“光伏+農業”項目在為公司帶來豐厚收益的同時,還為當地創造了100多個就業崗位,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而項目創造的良好經濟和社會效益,讓公司發展也越來越有信心。
廣東豐年盛景生態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曾令賢:我們準備追加投資,已經重新申請了政府六七十畝的用地,現在準備征地,把產能從每天的六千包雞樅菌菌包,擴展到每天兩萬包到五萬包。
充分利用資源的“農光互補”模式,在梅西鎮白面村也有“同款”。記者了解到,白面村原是省定貧困村,近年來,該村借助扶貧資金和自籌資金發展光伏發電項目,并利用閑置學校和大棚下的空間打造靈芝種植基地,生產靈芝孢子粉,吸引村民前來就業。就這樣,這張“陽光存折”成功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白面村黨支部書記曾惠忠:光伏年收益大概就是15萬元,我們用八成的收益資金來分配給脫貧戶,留了兩成用作村集體收入,壯大種植靈芝孢子粉。
村民曾祥拱:村里有靈芝孢子粉、有光伏這些收入補助給困難戶,家里還有養殖雞鴨、種玉米之類的,通過努力脫貧致富,現在日子過得非常好。
記者了解到,梅西鎮目前共有13個村發展光伏產業,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70多萬元。除此之外,梅西鎮還大力發展智能光伏工業,鼓勵工業企業利用樓頂建成面積6000平方米的光伏發電項目;發展智能光伏建筑,統籌推進居民屋面光伏發電項目,建成光伏小區……如今,光伏發電應用在梅西鎮落地生根,增強了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發展后勁,照亮了梅西鎮鄉村振興致富路。
梅西鎮黨委副書記劉龍才:接下來,梅西鎮將重點鼓勵群眾、農業企業和工業企業利用屋頂發展光伏項目,推動光伏產業與現代農業、工業產業、村集體經濟發展深度融合,多領域、大面積拓展多種形式的光伏綜合應用,助力推動各領域“碳達峰、碳中和”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