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我們這個項目總投資10.89億元,采用國際先進的超薄輕量化生產技術和環保工藝,建成后可實現產品的就地消納,有效降低物流運輸成本,預計年銷售收入10.6億元。”許昌安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震說,項目還同步建設有余熱發電、屋頂光伏電站,年自發電量可達到2000萬千瓦時。
近年來,襄城縣與平煤神馬集團合作,發展循環經濟,不斷補鏈強鏈,初步形成了“焦爐煤氣、粗苯—環己酮,己二酸、己二胺—尼龍66”產業鏈,逐步放大尼龍產業的規模效應。
“我們現在正在進行試車,預計3月中旬正式投入生產,到時可解決就業崗位500余個。”許昌金萌綠色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慶彪說,這個項目主要借力平煤隆基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優勢,配合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著力打造光伏小鎮,助力農民增收。
襄城縣共謀劃了
6大類130個重點項目,
年度計劃完成投資230億元以上,
力爭帶動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以上。
春雷響,萬物生。春日的襄城縣處處涌動著發展的熱潮,一個個拔地而起、蓄勢待發的建設項目,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2月22日,記者跟隨襄城縣委副書記、縣長范耀江,走進襄城縣部分項目,感受其蓬勃發展勢頭
“去年以來,襄城縣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圍繞‘133’產業布局,大力推進‘61727’投資促進計劃,實施了111個重點項目,25個省、市重點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任務,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范耀江說。
優質的項目是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襄城縣堅持“工業立縣”“工業強縣”“先進制造業強縣”戰略不動搖,培育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己特色和優勢的重點項目。
在許昌安彩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年產4800萬平方光伏輕質基板項目的施工現場,一座座高架塔吊在空中揮臂翻飛,一輛輛運輸車在工地來回穿梭,一隊隊工人在腳手架上緊張忙碌。

“我們這個項目總投資10.89億元,采用國際先進的超薄輕量化生產技術和環保工藝,建成后可實現產品的就地消納,有效降低物流運輸成本,預計年銷售收入10.6億元。”許昌安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震說,項目還同步建設有余熱發電、屋頂光伏電站,年自發電量可達到2000萬千瓦時。
許昌安彩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年產4800萬平方米光伏輕質基板項目是襄城縣實現硅碳新材料產業鏈向高端化延伸的關鍵一環。
范耀江告訴記者,下一步,他們還將積極引進電池邊框、銀粉銀漿、高純度電子試劑等輔材項目,持續做大光伏電池、電池組件產業規模,打造“硅烷—顆粒硅—單晶硅片—太陽能電池片—光伏組件—光伏電站”的完整產業鏈條,力爭成為全省光伏新能源產業基地。
延鏈補鏈強鏈,是襄城縣發展壯大特色產業的不二法門。在河南首恒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調度指揮中心,工人正在認真操縱控制臺,有條不紊地進行生產作業。
“我們公司年產20萬噸環己酮項目,主要是利用首山化工公司生產的氫氣、苯等原料,采用首山化工干熄焦余熱蒸汽,年產環己酮20萬噸。”河南首恒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新功說,目前,該項目已投料試車,可實現年收入16億元、利稅2億元。

近年來,襄城縣與平煤神馬集團合作,發展循環經濟,不斷補鏈強鏈,初步形成了“焦爐煤氣、粗苯—環己酮,己二酸、己二胺—尼龍66”產業鏈,逐步放大尼龍產業的規模效應。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項目是發展的第一載體。襄城縣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持續延鏈、補鏈、強鏈,實現了從煤炭“黑色經濟”到煤化工“循環經濟”、再到實現硅碳新材料“綠色經濟”的蝶變。
許昌金萌新能源1GW高效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項目,投資5億元,是襄城縣打造光伏新能源產業鏈條的重點項目。
走進該項目生產車間,穿著無塵服、戴著口罩的工人,正在生產線上調試設備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玻璃、背板、EVA膠膜、鋁邊框、接線盒等原件,經過一道道煩瑣的工序,最終封裝成為一塊塊太陽能電池板。

“我們現在正在進行試車,預計3月中旬正式投入生產,到時可解決就業崗位500余個。”許昌金萌綠色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慶彪說,這個項目主要借力平煤隆基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優勢,配合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著力打造光伏小鎮,助力農民增收。
一個個項目的落地、開工、建設,讓襄城大地播撒下春的希望。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全力推進煤基化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氫能儲能等未來產業謀篇布局,著力打造縣域經濟發展新高地。”范耀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