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了,本屆冬奧也成為史上首個全綠電的奧運會。為了實現這一點,本屆冬奧會做了哪些努力呢?伏妹兒帶大家看一下。
1.奧運場館全綠電
冬奧會場館“冰菱花”,將光伏發電技術融入建筑建設,在屋頂上鋪設了1958塊光伏板。

場館的外觀設計來自于雪花圖案,建筑外立面均采用格柵幕墻體系,斜向格柵呈45°交叉,通過幾何圖形組成雪花的圖案。

項目每年可產生的清潔電力相當于節約標準煤252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97.8噸。
此外,國家游泳中心、首都體育館、五棵松體育中心、國家體育館等4家2008年奧運遺產場館和新建的延慶賽區高山滑雪中心、雪車雪橇中心、張家口賽區“三場一村”等場館也使用了綠色電力。


(工人鋪設光伏支架)

2.冬奧組委辦公園區全綠電
北京冬奧組委首鋼辦公區的幾座辦公樓樓頂上,也布滿了光伏發電裝置。由國家電網北京石景山供電公司建設的光伏發電系統已于2018年9月起并網使用。

到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結束,預計可減少標煤燃燒0.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萬噸。
3.奧運迎賓光伏廊道
河北是光伏資源大省,擁有較好的光照條件。為了給冬奧會提供100%清潔能源供電,張家口以“林光互補”“農光互補”“土地流轉”等多種模式大力推進奧運迎賓光伏廊道建設。
項目每年可發電2.5億度,節約標煤15萬噸,減少煙塵排放約12萬噸。
4.張北柔性直流工程
漫山遍野的光伏板,給張家口帶來了清潔電力,而將這些輸送給北京,為冬奧會提供清潔能源,就需要一項偉大的工程——張北柔性直流工程。這項工程是實現冬奧場館100%清潔能源供電提供有力支撐。
這項工程是世界上首個輸送大規模風電、光伏、抽水蓄能等多種能源的四端柔性直流電網。

(張北光伏電站)
與常規交直流輸電技術相比,柔性直流輸電反應速度更快、運行控制更靈活、智能化程度更高,可有效解決風電、光伏等間歇式能源發電并網安全問題。
通過大量技術攻關,張北柔性直流工程已創下12項世界第一,有效解決了張北地區綠色電力“并不上”“送不出”“難消納”三大難題。
據介紹,以目前的裝機容量計算,張北柔性直流工程未來每年可向北京輸送約225億千瓦時,大約相當于北京年用電量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