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鹽穴天然氣儲氣項目總庫容48.09億立方米,是中石化在建的最大儲氣庫項目。同時,鑒于潛江優良的地下巖鹽地質結構和大量的廢舊原油井場,國家電網與潛江進行了大量的先導性工作,正在落實以二氧化碳為載體實現壓縮儲能。隨著儲氣庫項目第一口井投用,潛江將具備鹽穴天然氣儲氣和二氧化碳儲能的商業運作條件,將擠入國家天然氣季節調峰、應急調峰和能源調儲行列。另外,潛江擁有規模化的煤化工、鹽化工和石油化工企業,均有大量伴生氫氣產生。隨著70萬噸氨醇、45萬噸燒堿、500萬噸煉油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潛江逐步具備氫氣的大工業制造能力,有利于發展不可多得的氫能制造產業。
正在參加湖北省兩會的省人大代表、市委副書記、市長盛文軍建議,希望從省級層面,利用潛江地下的鹽穴儲氣優勢和地上的化學制氫優勢,把潛江打造成為華中地區儲氣、儲能和制氫的新能源之都。
目前,國家管道公司多個輸油輸氣管道途經潛江,潛江凹陷巖鹽分布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巖鹽累計厚度約1800米,礦產埋藏深度700-2145米,中石化對潛江鹽巖研究持續了10多年,江漢油田對潛江地質結構的研究和利用達到了日臻完美的境地,具備發展儲能產業的綜合優勢;受長飛光纖、菲利華超純石英玻璃、金澳油品升級等龍頭企業拉動,潛江制氫、用氫、氫能的綜合利用已經具有30多億元的產業規模,具備發展綠色能源的基礎條件;潛江是我省重點石油化工基地,是國家循環化示范化試點園區,企地共建協同發展的經驗和模式成熟,具備能源管理的體制優勢。
盛文軍建議,加強產業政策傾斜,進一步落實消鹽融腔的伴生鹵水消納制堿產業支持政策,對環境容量給與支持,讓有利于消鹽新腔的產業和項目只要符合安全環保和節能要求,旗幟鮮明地支持其發展,對受天然氣聯絡線影響土地集約利用給予必要的用地指標補充;加強基礎設施傾斜,在商品鹽鐵路運價上給予優惠,在江漢貨運鐵路潛江至荊州段建設上進一步提速;加強財力引導傾斜,促成中石化將天然氣儲氣庫產生的經濟效益留在潛江,并對潛江發展能源產業給予一定的產業引導和財力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