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羊兒搬家?還要搬到光伏板下?這不是笑談。
在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光伏養殖示范園區不僅巧用了閑置的土地資源,還美化了村里的人居環境,園區羊糞也成了周邊種植企業肥料的重要來源。同時,養殖產業穩穩地托起了移民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羊兒搬“新家”,村民坐收紅利享實惠
“我家里就四分地的小院子,養了70多只羊,飼料也沒地方放,確實太小!院子里羊的異味也不好聞。現在把羊群養到這兒,美著呢!”1月17日,原隆村村民宣文德在光伏養殖示范園區的飼草間里熱牛奶。
宣文德小心翼翼地捅了捅小煤爐里的火。一旁的紙箱里,一只剛出生五天的小羊羔咩咩叫個不停。他麻利地把牛奶灌進奶瓶里,又溫柔地抱起小羊羔。還沒等宣文德拿穩奶瓶,小羊羔就已經迫不及待地嘬起了奶瓶。
“餓了,餓了啊!”宣文德寵溺地望著心愛的小羊羔。2021年8月30日,宣文德趕著70多只羊進了這片光伏養殖示范園區。自此,羊兒們有了寬敞的“家”,還有了專門囤放飼草的儲藏間。

羊兒在“新家”悠閑地曬著太陽。
園區有3間活動房,村民們從家到園區干活忙碌一天,中午可以在活動房里短暫歇腳吃飯。宣文德帶了大餅子和開水,給小羊喂完奶,他一邊看著羊兒們在寬敞的羊舍里曬太陽,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大餅。
2014年,宣文德一家三口從固原市隆德縣鳳林鄉移民到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養了五六年羊,宣文德把這些羊兒看得比自己都金貴。自己喝著白開水看著羊羔喝著奶,宣文德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他告訴記者:“地方小了羊也不好好產崽。現在啥都好了,羊長得好,日子也好過。”
羊兒搬進新家,不僅有專門的飼料間還有專屬產房。宣文德家補貼了3只羊,還拿到了1500元飼料補貼。和原來院子里那個小羊舍環境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宣文德再也不會因為羊舍異味惹得左鄰右舍非議了。
激活閑置土地資源,美了鄉村強了產業
給羊兒搬家,還是搬到離家十幾分鐘的光伏養殖示范園區。起初,也有不少村民冷眼旁觀。自家院子里養羊,抬眼就能看見,方便又安全?何必要把羊兒們都趕到光伏板下面呢?
原隆村黨支部書記楊青帶著網格員上門做工作:“光伏板下建100棟羊舍,一般人家配備2只基礎母羊,家庭情況差點的提供5只基礎母羊。想要擴大養殖規模,村里出面幫你貸款,信用好了村里還給你兩年的貸款補貼……”
村民們思前想后,認為這是好政策,既能擴大養殖規模又能改善村居環境。于是,一批思維開闊的村民先交了押金,第一時間給羊兒搬了“家”。
楊青一再跟大家伙承諾:“押金最終是會退還的,只是對大家起監督鼓勵作用。光伏發電收益、養殖收益、羊糞銷售收益都了,最終富的還是大家伙的口袋。”
如今,原隆村的光伏養殖示范園區里已經建起了100棟新羊舍,已有48戶村民家的羊在這里“安家”,每個羊舍養殖數量為50只~70只。村里再也不見家中院里養羊的窘境。
宣文德說:“這一年沒白忙活,兩三萬元進了口袋,就連羊糞都沒浪費,直接賣到釀酒葡萄、紅樹莓基地和設施大棚……”
網格員馮菁告訴記者:“光伏養殖示范園區通過集中式管理、分戶式養殖,讓村民們開展家庭自主經營,產業和村民利益聯結更加緊密了。光伏板下的土地資源得到重新利用,土地收益從每畝550元提高到5萬元,也讓養殖產業同周邊的釀酒葡萄、紅樹莓、設施大棚等產業優勢互補,滿足了這些產業的用肥需求。”
【來源:文明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