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河北省雄安新區設立的國家級新區。這是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的7個重點任務之一是"構建快捷高效交通網,打造綠色交通體系",無疑將為新能源汽車帶來巨大發展機遇,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化學家、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長期研究者和觀察家田昭武教授對此頗為關注,特此撰文提出應在雄安新區發展規劃中重視電動汽車停車位和充電樁的建設。以下為田紹武院士建言文稿:
城市電動轎車用戶在住家附近缺少停車位和充電樁是我國電動汽車發展的一大攔路石。所以,新興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如能同步配套建設私人停車位,并優先保證電動轎車用戶安裝充電樁,就可以免除電動汽車用戶"充電難"的焦慮,提高電動轎車使用率,減少城市的大氣污染。
國務院辦公廳的"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35號)已對充電設施已提出明確方向,以使用者居住地、駐地停車位(基本車位)配建充電設施為主體。
雄安新區是當前最受重視的新興城市。為了保護生態環境,也為了給其他新興城市做個好榜樣,理應在城市發展規劃中重視電動汽車停車位和充電樁的建設。條件最為有利,機不可失。
我國當前和未來的大量新興城市以及現有城市的擴大化、城鎮化等過程中,都把私人電動轎車-停車位-充電樁三位一體地發展好(可簡稱位"車-位-樁三相隨"),對于城市大氣環境、節約石油和汽車產業轉型都有很大的貢獻。
對電動轎車用戶而言好處很多。用戶可在回到夜間固定停車位后就將電動汽車與充電樁接上,等待充電樁自動在谷電時段內完成充電;次日用戶把已經充滿電的汽車開走,極為方便,免除了專程去充電站而花費的里程和時間。電網按谷電價格收費,每年每個充電樁電價差值平均可達千元左右(按每年行駛里程兩萬公里,用谷電2500度的差價估計)。固定停車位的夜間自動充電樁,專對固定的電動汽車充電,無須應對通用性,功能簡化。可用壁掛式充電樁,占空間小,價格低,充電樁單價約兩千元,技術已成熟。電動汽車可視為2~3千瓦的家用電器,通過市電插座,自動用夜間谷電慢充電5~7小時,足夠補充上班族每日上下班的行程所耗電量。
全國每夜約有十億千瓦時谷電,可供數千萬輛電動汽車充電之需。隨著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的迅速發展,谷電還會迅速增多,既適應電動汽車逐步增長的需求,也對電網極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