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行業已經站在新的起點:這兩年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陸續平價后,產業鏈進入市場化大發展新階段,與碳中和時代趨勢形成正向反饋。2021年陸上風電平價之后,機組大型化推動了降本大趨勢,供應鏈格局進一步優化;2022年海上風電有望平價,為產業鏈帶來增量空間。展望未來,我們主要看好三方面機會:(1)能走向全球或實現國產替代的核心零部件企業,受益標的:新強聯、日月股份、中材科技、天順風能、金雷股份等;(2)未來幾年有望實現從1到10跨越的海上風電產業鏈,受益標的:東方電纜、明陽智能等;(3)受益于2022年裝機增速加速的整機龍頭,受益標的:金風科技、運達股份等。

大基地項目+海上規劃,中長期成長確定性提升
大基地建設規劃將成為“十四五”期間風電新增裝機最重要的源頭:《“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建設的九大清潔能源基地和五大海上風電基地目前已經拉開序幕,大基地所涉及的省份均已出臺“十四五”期間風電和光伏規劃,根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統計,各省(區/市)已規劃百萬千瓦大基地項目46個、千萬千瓦大基地項目41個。“十四五”國內年平均風電新增裝機規模預計在50-70GW,到2030年累計裝機有望超過800GW。
招標規模大幅提升,2022年有望迎來高增長
2021年前三季度風電設備招標量為41.9GW,同比增長115%;在2021年四季度公開市場招標規模不大幅下滑的情況下,我們預計2021年全年公開市場招標規模在60GW左右。基于2020年和2021年的招標規模,我們預計2021/2022年新增裝機規模在40GW/55GW左右,2022年風電新增裝機規模有望實現30%以上的增長。
風電產業鏈持續進化,緊抓三條主線
目前風電整機產業鏈在機組功率大型化趨勢的帶領下正處于產品快速迭代升級和降本的過程中,具備核心技術優勢、供應鏈管控能力強、成本控制良好的頭部整機商和零部件企業在市場化發展趨勢下有望獲得新的市場份額,繼續強化核心競爭能力、提升其長期成長性。我們建議緊抓三條主線:(1)成長性較強的核心零部件,如競爭格局較好的風塔、國產替代正在進行的軸承等;(2)大幅受益大型化降成本的海上風電,技術進步有望打開百GW增量空間,海纜、大葉片等環節受益;(3)2022年裝機增速加速帶來的彈性機會,其中產品市占率提升的公司更受益,比如運達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