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儲能與新能源發電的關聯性越來越強,儲能系統集成問題也日益突出——
日前,有專家表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面向未來高滲透率新能源的接入與消納,需要源網荷儲協同發力,優化電網結構,增強電網調節能力,輔助調頻調峰,提升電網整體安全和利用效率。
此前,有專家稱,隨著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儲能與新能源發電的關聯性越來越緊密,儲能價格將逐步增至國際平均水平,但儲能系統集成問題也日益突出。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科技信息裝備事業部總經理裴愛國表示,為配合新型電力系統發展,截至2020年底,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超過300萬千瓦,預計2025年總需求在3000萬千瓦以上,2030年新型儲能規模將進一步增加到1.5億千瓦左右。新型儲能規劃明確提出了技術創新方向,提出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儲能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推動成本下降、安全提升、效率提升,實現新型儲能規模化應用。
科華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解決方案總監高志遠告訴記者,“十四五”期間,規劃了五大新能源基地,裝機量都在吉瓦級。新能源汽車的占比越來越高,用電的波動不斷增大,大量電子設備關聯性不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大力發展儲能。
“近年來,國內儲能電站容量不斷增加,新能源側儲能不斷發展,共享儲能和分時電價政策出現,宏觀環境對儲能發展非常理想,儲能將大有可為。”高志遠認為,電化學儲能可以解決毫秒級的需求側相應,儲能可以作為新能源系統的重要支撐,也可以作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的重要支撐。
儲能在整個電網系統架構中,從發電到輸電到用電,在每一個環節都有不同的應用價值,也有不同的關注點,在發電側新能源里面是平滑處理,跟蹤極化曲線,在火電廠、燃氣調頻、電力市場輔助服務,新能源側的儲能成本比較敏感,系統集成方面更多考慮性價比。
高志遠認為,現在儲能集成系統方面的關注點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安全,包括電池安全和防護安全,需要具備多重保護的系統集成,包括熱失控管理,以及熱失控后的消防管理。其次是技術,從目前儲能行業來看,雖然電池成本一降再降,但是系統集成技術仍需要突破不斷進步,應該考慮儲能如何能主動支撐電網,快速相應以及與燃氣機組做好匹配性。最后是效益問題,如何降低電池衰減率,讓系統融合更進一步。”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謝佳認為,儲能系統集成需要突破安全性難題。“全球累計報道儲能起火爆炸事故40余起,儲能系統集成熱失控是潛在的共性問題。”
謝佳告訴記者,儲能系統集成在安全性方面以被動防護為主,通常采取事前預防和事后消防兩種方式。事前預防主要包括制程工藝管控、電池篩選、質量管控,事后消防則是配備滅火隔離裝置。
高志遠認為:“儲能系統集成應通過軟件保護,做到預防檢測和提供保護反應時間的提前量,以及靠BMS實現從模組到整箱的保護。變流器能夠通過和電池通訊快速切斷電器回路,并靠變流器后面的電力聯動保護把火滅掉。”
此外,有專家認為,儲能系統集成的安全核心在于電池測(直流側),其能量密集、拓撲結構靈活多變、電芯數量多且特性不一致等特點,給儲能保護、監測、消防、環控帶來較大難度。因此,儲能系統集成的選擇不僅要考慮全生命周期成本,更要全面深入地從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維度評估儲能安全與性能。
“目前,國內尚無專門針對儲能系統集成方面安全的技術標準可供依照,因此,我國要盡快出臺政策,明確儲能設施建設相關技術要求,包括安全設計、系統效率、系統壽命等。”上述專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