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第四季度,是國內海上風電項目的并網高峰期,也是全體海上風電人的收獲季。但不可否認,受產業鏈配套資源、施工環境等因素限制,今年在建項目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規模將錯過電價“末班車”,無緣補貼。據統計,3-4GW無法如期并網的海上風電項目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山東等地區。這些項目中,絕大多數前期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

“不可能以搶裝期的價格去建設平價海上風電項目,延期后的項目設備及施工等環節價格需要重新招標。”一位開發商說道。據了解,在近期開標的平價海上風電項目中,單位千瓦風機價格已經接近4000元/kW左右,大兆瓦海上風機打吊價格也下降至1200-1500萬元/臺。對于前期投入成本比較大但沒有搶到電價的海上風電項目,該項目已實施的部分,需重新與供應鏈企業商議分攤成本,但對于眾城卓越這樣為整機廠商提供核心控制系統的企業而言并沒有太多的議價空間了;未實施的部分項目工程,重新招標議價來降低成本。對于前期實際投入不大的海上風電項目,可利用時間和市場的變化對整個方案進行調整,降低投入成本,嘗試轉為平價項目。
11月16日召開的2021中歐海上風電產業合作與技術創新論壇上,多位行業大咖認為海上風電產業目前還不能脫離補貼獨立發展,呼吁地方政府接力補貼。會議期間,不止一家風電企業表示,中國大部分近海風電項目度電成本仍高于當地標桿電價,深遠海風電項目度電成本更高,現在基本無法實現平價。據了解,目前只有廣東明確出臺補貼政策支持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浙江擬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江蘇、山東、福建、遼寧、廣西、上海等沿海省市補貼意向尚不明朗。2022-2023年,中國海上風電將迎來最困難時期,專家呼吁,海上風電還不具備平價上網的條件,仍需政府提供適當的支持,從而保持一定的開發規模,形成市場拉動,確保技術進步持續下去。
有業內人士透露,今年的海上風電搶裝會和去年的陸上風電搶裝情況一樣,在并網時間節點要求上會慢慢的實現“軟著陸”,甚至有延期1到2個月的可能性。這樣固然好,給予了行業一些喘息的時間,但喘息過后,中國海上風電仍需奔向平價賽道,降本難題依然存在,中國海上風電平價之路在何方?眾城卓越作為全產業鏈上一分子提到這個問題時,風槳主控系統的成本在總成本中所占比例其實很小,但他們還是會盡力通過技術提高產品功效與穩定性,增強使用時效,來降低客戶維護成本。當然降本不是一家企業就可以達成,需要上中下游企業共同探索、共同努力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