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共識下,風電作為新能源主力軍之一,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相關企業紛紛投入更多資源加碼風電業務。作為全球風塔領先企業的天順風能自然也在其中。
12月10日晚間,天順風能發布2021年度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預案稱,公司擬公開發行可轉債募資不超過29.9億元,用于烏蘭察布市興和縣500MW風電場建設項目、年產300套風力發電葉片建設項目、年產12萬噸風力發電塔筒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對此,有券商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天順風能在風電設備領域深耕多年,已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風塔制造商。近年來,公司把握風電行業發展機遇,不斷強化自身多元化發展,盈利能力逐年提升。本次募投項目的建設,有利于鞏固和提高公司在風電產業鏈上的競爭力和行業地位,推動其快速發展。若項目順利達產,將對未來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加速風電產能擴張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天順風能主要業務涉及風塔、葉片及發電三大板塊。自2006年起,公司已經成為一流國際風電設備整機廠商的全球風塔指定供應商,在國際風電塔架市場中建立了巨大的競爭優勢。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在全國共運營9個風電項目,主要分布在新疆、河南、山東、安徽等風力資源豐富區域,裝機容量合計為859.4MW。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除本次募投項目外,今年以來,天順風能不斷加碼布局風電新能源領域,在通遼、濮陽等地積極擴產,并且將配合零碳產業群在東北、西北、華東、華中、華南等地進行布局,進一步實現產業鏈聯動。
具體來看,今年3月份,天順風能牽手華能新能源,在新能源三大方向力爭達成300億元合作;5月份,“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矗立風口,公司擬2.55億元“探路”;6月份,公司全資子公司蘇州天順與科爾沁區政府就年產12萬噸風力塔架裝備達成合作等;9月份,公司與乾安縣政府達成合作,5億元投資風機葉片加工;10月份,公司分別擬1億元在廣西北海及湖北荊門投建風電塔筒及風電葉片項目等。
對此,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向《證券日報》表示:“‘十四五’伊始,各地紛紛出臺風電的規劃和補貼,為相關行業加碼風電投資提供了動力。站在‘碳中和’的風口上,天順風能頻頻投資擴建,傳遞出公司對新能源領域發展前景的持續看好,今年多個擴建項目后期落地,將增強公司在新能源領域布局,對公司業績增長形成利好預期。”
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在全球各國達成“碳中和”共識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正在成為各國能源戰略轉型的關鍵,而具備大規模開發、度電成本不斷降低等優勢的風力發電已經成為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極大關注。
根據IRENA數據,2010年至2020年,全球陸風LCOE降幅為56.04%,降幅明顯,陸風度電成本甚至已經低于部分并網燃煤成本。GWEC預計,到2025年全球累計風電裝機量將達到1211.99GW,年新增裝機量將達到112GW,對應2021年至2025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9.92%和6.41%;我國累計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07.72GW,2021年至2025年復合增長率為11.75%,占全球比重提升至41.89%。
談及風電市場發展前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認為:“風電補貼當前正在退出,但在‘雙碳’目標下,碳權交易會讓風電的需求再次打開,大量發電企業將從煤電轉型,部分電力來源將向光伏和風電轉化,但風電對區域有一定要求,我國風電一部分是東部的海上風電,建設成本較高,一部分是西部部分區域的風電,風力資源豐富,但是電力輸送路線較長損耗較大。但風電依然是我國未來新能源電力發展的重要方向,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行業利好及主營業務發展穩定,天順風能業績增長迅速。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歷年年報了解到,2016年至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天順風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2.63億元、31.7億元、37億元、59.67億元、80.51億元和52.14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4.06億元、4.7億元、4.7億元、7.47億元、10.5億元和10.31億元,公司盈利能力逐年上升。
上述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天順風能自上市以來持續深耕風能行業,風塔、葉片及發電三大板塊業績一直靚麗。同時,公司抓住行業機遇,擴產持續推進,并積極拓展海外客戶市場份額逐步增大,這些均為公司中長期業績增長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