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提升質量管理的標準水平 適應風電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發布日期:2021-12-03  來源:海南省綠色金融研究院  作者:中國風光儲網--新聞中心

核心提示:提升質量管理的標準水平 適應風電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為規范我國風電產業發展,建立和完善風電標準化體系,早在2010年,國家能源局就成立了風電標準建設領導小組和能源行業風電標準建設專家咨詢組,同時組建能源行業風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加快完善風電標準系統

近年來,我國風電標準體系建設取得顯著進展,但依然存在行業標準聚焦支撐能源主管部門履行行政管理、提供公共服務的公益屬性不夠突出,團體標準的發展空間和活力有待進一步釋放等問題。風電標準應該圍繞風電行業發展的需求,支撐風電高質量發展。完善風電標準體系結構應理清標準體系中標準的層次,明確強制性國家標準、推薦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的定位和關系。標準體系應該劃分清晰產品、服務、工藝、管理等標準的層次,統籌兼顧標準國際交流合作需要,使標準體系層級適當。

國家標準

為規范我國風電產業發展,建立和完善風電標準化體系,早在2010年,國家能源局就成立了風電標準建設領導小組和能源行業風電標準建設專家咨詢組,同時組建能源行業風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自此,我國建立風力發電標準體系初步建成,涵蓋了風電場的規劃設計、施工安裝、運行維護、并網管理以及風電機械設備、電器設備等方面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推薦性國家標準主要制定跨能源和其它行業的術語、圖形符號、分類編碼等基礎通用標準,與強制性標準相配套、滿足強制性標準實施需要的測試方法、計量等標準,以及對各行業起引領作用的標準。國家標準最開始主要滿足公益性需求,比如風電術語,風能資源測量方法、評估方法、風力發電機組的變流器、控制器的技術條件和試驗方法,以及風力發電機組的通用技術條件和試驗方法以及驗收規范。

隨著風電從陸上發展到海上,風電需要新的海上風電標準的支撐。海上風電發展初期階段先行建立完整標準體系,有利于統一市場標尺和要求,避免企業少走彎路。在電力、海洋、港口工程等其他航標和歐洲技術規范方面,新標準有效解決了其中不符合中國風電實際狀況的問題,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建立起適應中國海上風電特點的行業標準,更具有里程碑意義,實現了行業創新和提升。

在相關標準和政策制定方面,目前,無論是英國、德國、丹麥等傳統市場,還是眾多新興市場,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中遠期規劃,預示著未來一段時間全球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將保持高速增長。隨著技術進步,深遠海域將得到充分開發,勢必將進一步拓展海上風電發展空間。由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廣東院主編的國家標準《海上風力發電場設計標準》2019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作為首部海上風力發電場國家標準,該標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并填補了我國海上風力發電場設計標準的空白。總體來看,《海上風力發電場設計規范》的實施,進一步完善了海上風力發電工程建設國家標準體系,有利于更好地指導我國海上風電設計工作,充分發揮海上風電能效,為國內海上風電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為國家開展海上風力發電場工程提供技術保障。

到2021年,從類型來看標準主管機構批準過風電國家標準134個國家標準,從2013年開始風電國家標準供給逐步增多,之前主要滿足當時風電發展政策臨時加速了風電國家標準的制定,見圖1。

圖1 1987-2021年風電國家標準發展歷程

數據來源: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海南省綠色金融研究院整理

行業標準

伴隨風電場開發從大基地到分布式、從陸上低風速到深遠海,開發模式和區域的轉變,亟需關鍵技術的創新突破和產業鏈協同進步。這包括產品技術創新、工程技術創新以及運維技術創新等。標準化和加速實現創新驅動和創新成果落地的基礎。過去,風電行業的標準主要依靠國家標準;今后,風力發電的規模更大,發展速度更快,應該更好的發揮行業標準的作用。

風電行業標準正逐步與風電產業密切匹配,行業標準發展速度較快,覆蓋面逐步擴大到了能源、電力、化工、機械、農業、氣象、黑色冶金和認證認可、出入境檢驗檢疫。根據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查詢結果顯示,目前風電行業的行業標準為224個。其中2010年之前制定的風電行業標準僅27項,其余近200項行業標準均為2010年之后制定的。從風電行業批注標準的時間與產業政策的時間對比可以看出,風電行業標準滯后于產業發展。

2003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了第一期全國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將競爭機制引入風電場開發,以市場化方式確定風電上網電價。為了滿足政策的需要,2004年,風電行業密集出臺了16個行業標準。

從2004年到2012年,風電行業標準幾乎處于停滯狀態。2009年國家開啟了風電的上網電價時代,風電行業標準才開始逐步增加,特別是2012年以后風電的行業標準才加速推進,見圖2。

圖2 2000-2021年歷年風電行業標準新增數量

數據來源: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海南省綠色金融研究院整理

從風電行業標準分布來看,主要以能源類標準為主占181個,機械類占23個,電力7個,氣象行業標準2個,其他標準均為1個,見下圖3。

圖3 2021年風電行業標準分領域分布

數據來源: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海南省綠色金融研究院整理

地方標準

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國家的標準難以滿足地方風電產業發展需要的問題越發明顯,,特別是支持當地發展海上風電和風電制造業,各地方政府也積極成立了本省的風電標準化委員會。

2018年8月18日,江蘇省風電裝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委員會秘書處設在鹽城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國家風電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江蘇>)。該標準委員會是全國首家地方風電裝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鹽城市是國家級海上風電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示范區,擁有國家風電設備質檢中心、國家能源海上風電技術裝備研發中心、江蘇省海上風電研究院等高層次技術平臺。通過構建先進的風電標準體系,有利于加強鹽城本市乃至全省風電標準化工作,推進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江蘇省風電標準委員會提出了如下四點主要發展目標,一是構建具有江蘇特色的海上風電產業標準體系,有計劃、有步驟地制修訂一批高質量的團體標準和地方標準;二要通過標準化著力提升江蘇風電裝備制造的整體水平和核心競爭力;三要努力推動江蘇風電裝備領域標準化發展與國際接軌;四要加快風電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此前,江蘇省在風電標準領域已經就《海上風電裝備專業領域標準體系研究報告》和《風力發電機組主傳動鏈軸承運行維護規范》進行征求意見,下一步在綜合各方面意見后,將發布實施。

團體標準

團體標準由市場自主制定、側重于提高競爭力的屬性定位,聚焦能源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配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實施應用,培育發展團體標準。發揮團體標準快速反映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優勢,增加能源領域標準的有效供給。

當前,構建優勝劣汰的良性機制,建立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市場競爭秩序時行業發展的當務之急。當前,行業中出現了一個不好的勢頭——設備“價格戰”。如果大家的競爭是基于質量技術標準,在一個基準線上進行價格比拼,顯然無可厚非。最怕的是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亂象,行業發展必須將質量和可靠性堅守作為行業發展的底線。

風電團體標準是從2016年才開始批量出現,并緊密地滿足風電產業發展的最新需求,屬于對產業感知最敏銳快捷的標準板塊。為適應風電行業綠色發展的需要,風電團體標準分別從風電場綠色評估指標,風電發電裝備制造業零部件供應商評價規范,以及適應海上風電大規模發展的需要制定了海上風力發電機組驗收規程,滿足風力發電機組安全運輸的需要制定了大件物流方面的管理規范。

表1 截至2021年風電團體標準

(海南省綠色金融研究院整理)

國際合作

與我國風機第一生產大國和風電裝機第一大國相比,我國風電標準的國際地位明顯落后許多。2021年,風電標準實現了首個我國主導制定風電國際標準零的突破,標志著我國風電標準走向國際。

我國全國風力發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是國際電工委員會風能發電系統技術委員會(IEC/TC 88)的國內技術對口單位,在其大力推動下,《風能發電系統第5部分:風力發電機組風輪葉片》國際標準是全國風力發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參與IEC/TC 88工作以來首次由中國發起并作為國際標準項目召集人制定的國際標準。該國際標準也是中國自主創新成果最終上升為國際標準的成功探索,為我國風電行業參與國際競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推動我國在風電領域國際標準化進程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有力提升了我國在風電國際標準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為今后進一步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奠定了基礎。

綠色標準

風電場在發電環節不排放二氧化碳,不產生污染物,不會對大氣、水和土壤造成污染。但是,風電場的相關設備制造和設備退役后的回收問題尚未納入考慮的范圍,未來應將可持續理念貫穿于風電產品設計到原材料采購、生產、運輸、儲存、銷售、風電場建設、風電場運行和報廢處理的全過程。風電應該以最小化對環境的影響,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打造一條風電綠色能源的綠色風電產業供應鏈為目標建立風電綠色發展的標準。

構建風電產業鏈綠色發展的標準勢在必行

我國風電規模化發展近20年,數據顯示,至2025年全國約有1800臺風力發電機組服役期滿,2030年這一數據將激增至34000臺。隨著“3060”碳中和目標的實踐,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將快速增大,屆時,風力發電機組服役期滿的處置壓力也將進一步擴大。風力發電機組服役期滿后通常采用機組更新、延壽與退役三種技術手段,機組更新與退役需要對現有機組進行拆除、對環境進行恢復以及對機組及配套實施進行回收處理。

2016年,工信部等部委發布的《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將標準化理論與綠色制造目標相結合,提出了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框架,其中綠色評價與服務子體系要求建立包括綠色評價、標識與報告、綠色服務等方面的標準。通過開展風電裝備制造業綠色供應鏈行業標準的研究,建立風能行業的綠色供應鏈評價標準,將有力促進風能行業綠色供應鏈建設與可持續發展,切實提高風能行業綠色發展水平。

綠色供應鏈標準進展

葉片是風電場中最難回收的部件,若不回收后續對環境的影響也較大。葉片及玻璃鋼制品的回收再利用是行業的難點,也是關系到風電行業能否長遠發展的重要問題,需要行業未雨綢繆,聯合各方力量,出具妥善的處理方案,共同應對葉片報廢潮來臨。我國相關的行業組織和風電企業已經開始制定相關的葉片、玻璃鋼制品回收評價標準。

現在常用的處理方案存在不環保、技術不成熟、經濟性差等問題,難以產業化。與此同時,行業內存在監管缺失、產業政策支持不到位、惡性競爭等不良狀態,回收生態尚未建立,嚴重制約了風電產業的可持續綠色發展。風電綠色制造和回收環境的技術研發創新和項目示范亟待國家相關部門設立專項資金給予支持,從而組織行業第三方機構和骨干企業解決行業共性問題,為行業回收再利用提供解決方案,最終實現推動綠色風電產業技術進步和迭代升級。

作為風電設備的國內龍頭企業正在綠色制造領域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在2021年中國國際風能大會上,金風科技介紹,該公司2021年已經完成了三個園區的"碳中和"認證。到 2022 年,金風科技所管理運營企業將實現"碳中和"。到 2025 年,金風科技將推動主要供應商生產金風產品綠電使用比例達到100%;到2040年,金風科技希望可以實現金風產品的所有材料都100%完全可回收。

風電發展的綠色金融標準

伴隨著開發的大幅提速,可再生能源對資金的需求會非常大。然而,傳統金融機構對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收益和風險認識不足,雙方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對稱,導致可再生能源項目融資成本高。突破可再生能源的融資瓶頸,一是要靠政府引導和激勵,二是靠市場化的金融創新。

政府的引導和激勵是可再生能源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政策工具,具體手段和措施包括:激勵政策,如固定電價、全額保障性收購等;財政資金直接支持,如科研、示范項目的資金支持;財稅政策,如減免各種稅收等;政府或國際組織設立各種基金,提供低成本融資支持,如建立絲路基金、氣候基金、全球環境基金等;開發性金融和區域性金融創新,如擴大亞開行、亞投行等機構對可再生能源的關注。此外,還包括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新能源開發建設等多種方式。目前,國家正在積極推進這方面的工作。2021年6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工作的通知》,將風電等能源類基礎設施納入REITs試點項目申報范圍內。這有助于吸引社會資本為風電行業投入權益資金,盤活存量資產,將回收資金作為資本金投入新一輪風電行業建設中,會有效提高風電企業的再投資能力,為風電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市場化金融創新是支撐可再生能源長遠發展的內生力量。此類工具更加豐富多元,可塑性和市場適應性強,具體形式包括綠色債券、互聯網金融、眾籌保險資金、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產業投資基金、碳融資、BOT以及PPP等。

最后,要消除金融界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界的信息不對稱狀況,構建一個成熟的產業生態系統,關鍵的措施是建立統一的項目評價標準,使項目的風險和收益透明化、公開化。


 
 
[ 新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