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浙江電網首次縣域水電新能源自愈自治系統試驗在溫州文成順利完成,本次試驗構建了局部全清潔能源消納場景,驗證了縣域電網遭受極端災害后的自愈自治能力,助力了“綠水青山幸福電”的立體式推進,實現了新能源災害場景下的不間斷消納和承載力評估,也為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提供了重要實踐基礎。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下,全國676個縣將進行整縣屋頂光伏試點。作為試點之一的文成縣,近年內預計有超過現有體量十倍的分布式光伏接入。該縣地處山區且位于浙江電網末端,電網結構較為薄弱,在大量性能各異的分布式電源爆發式增長下,縣域電網的運行韌性面臨極大考驗。

為準確掌握縣域電網運行特性,評估分布式電源接入承載力,并檢驗極端災害條件下電網自愈自治能力,由國網浙江電科院(10.990, -0.21, -1.87%)、溫州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百丈漈水力發電廠、浙江文成縣供電公司組成的項目團隊,在國網浙江電力調控中心的指導下圍繞溫州文成電網開展縣域水電新能源自愈自治系統試驗。

據悉,本次試驗的電源點為百丈漈電廠一級電站1號機組,也是此前世界首個柔性勵磁系統示范工程的落地機組。柔性勵磁技術的應用增強了機組黑啟動能力,提升高比例新能源電網的寬頻振蕩抑制水平,使電網在極端災害情況下對新能源承載力的再上一臺階。

試驗模擬了文成電網在臺風等極端天氣下脫網失電的運行情況,通過縣域內百丈漈電廠一級電站1號機組完成縣域電網黑啟動、分布式光伏協同投入,支撐縣城負荷和分布式光伏孤網運行。期間并完成了頻率擾動、多機并列、模擬光伏并網及出力波動等多項試驗,驗證了復雜工況下文成多源異構電網的自愈自治能力,以及該地區新能源在極端災害背景下的不間斷消納能力。

本次試驗演練了源網荷協同應急預案,為縣域電網新能源承載力評估提供數據支撐,也為浙江電網新型電力系統省級示范區建設提供了技術儲備和溫州經驗。
責任編輯 | 國網浙江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