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瀟湘大地,略感悶熱。在長沙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湖南科力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力遠”)鎳氫汽車動力電池廠房內,生產工作依舊平穩、有序地推進,似乎將外界的喧囂浮躁隔絕在外。
這是一家低調的零部件企業,自1998年成立以來,科力遠以生產先進儲能材料崛起,逐步涉足民用電池、汽車動力電池,后又升級為汽車混合動力總成系統供應商,并將業務擴展至服務運營領域??屏h一步一個腳印,但也面對來自外界的質疑——前期投入大、研發時間長、市場啟動慢,導致該公司目前在主營業務上尚未實現盈利。
由于混動汽車始終“游離”在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之外,科力遠要走一條依靠自身和市場力量的突圍之路。在某種意義上說,它是孤獨的,但科力遠堅持混動方向上下求索。這背后到底有怎樣的故事?日前,《中國汽車報》記者趕赴科力遠位于湖南長沙的生產基地,聽該公司總裁張聚東講述對零部件企業轉型升級的思考。
■“一個腦袋,一幫人,一個產業”
“科力遠的發展可以用‘四個五年’概括。”張聚東在公司創立之初便在此工作,對科力遠的發展如數家珍?;厮莸缴鲜兰o90年代,鐘發平(現科力遠董事長)從清華大學回到湖南老家,著手創辦科力遠,第一個五年就這樣開篇了??屏h選擇了一個尖端行業,憑借自身在泡沫鎳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發展初期勢頭迅猛。
“這是一個腦袋和一幫人,帶來了一個產業。”時任湖南省省委書記的楊正午到科力遠視察時,曾發出過這樣的感慨。“第一個五年,我們讓一個產業在中國從無到有,并且成為全球第一;第二個五年,把民用電池做到了國內前三。”張聚東表示。
第三個五年,則是科力遠走向汽車動力電池領域的重要五年。2008年7月,科力遠與超霸科技(香港)合資,正式成立湖南科霸汽車動力電池有限責任公司。2011年,科力遠100%收購松下湘南工廠,一躍進入全球動力電池領域前三。“完成收購后,通過消化、吸收與再創新,我們為后來鎳氫電池國產化打下了堅實基礎。”張聚東如是說。
在第四個五年,科力遠迎來更巨大的挑戰,轉型為汽車混合動力總成(CHS)供應商。2014年,科力遠與吉利集團共同注資成立科力遠混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CHS公司”),旨在打造成我國混合動力總成系統國家級平臺,助推中國汽車工業的節能減排與轉型升級。2016年,科力遠與吉利集團、長安汽車、云內動力正式簽署CHS公司增資擴股協議,自主混動技術軍團就此“擴容”。
■“逆境”中頑強生長
科力遠向混動全產業鏈的轉型,不可能換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也正因如此,引發不少質疑之聲。即便這樣,科力遠也沒有放棄自己的“信仰”。
張聚東表示:“不少人多次建議鐘總把握政府補貼推動下的純電動發展機會。”但科力遠沒有這么做,為什么?他這樣回答:“鐘總是搞技術出身,被業界稱為‘混動狂人‘,對技術的追求大大超出我們的理解和想象。在他看來,鎳氫電池和鋰電不是孰優孰劣的區別,做出真正一流的電池才是一家企業的正道。科力遠要先把鎳氫電池技術做到世界一流。”
“科力遠成立18年以來的投入,還不及成立兩年的CHS公司,其中佛山工廠一期投入就高達40多億元。” 就外界對科力遠2016年財報凈利潤虧損2.1億的質疑,張聚東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前期投入成本巨大,目前產能還沒有釋放,配套量就無法形成規模。“作為汽車零部件企業,沒有10萬套以上的配套量,很難實現盈利。”事實上,對于發展混動技術,政策恐怕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補貼政策傾向于純電動汽車,混動汽車在中國市場處于被邊緣化的境地。
“業內有專家稱,鐘總敢于啃硬骨頭,能夠不受外界誘惑,堅守信念,我認為點評得很到位。”張聚東稱。為了讓消費者全面認識到混動汽車的優勢,作為零部件供應商的科力遠,從幕后走向臺前,啟動了混動示范運營的三年“百城計劃”,目前已覆蓋7省13市。 “根據我們的統計,在廣東深圳的出租車示范運營項目中,車輛平均每月節省油費可達2700元,減少的排放相當于10輛同排量燃油車的。”他介紹道。
■發力沖破“搖籃期”
“中國混動技術的發展不能受制于人,一定會有自己的市場空間。”張聚東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這是科力遠人的信念。然而,對一家要在轉型升級中乘風破浪的企業而言,僅僅堅守信念是不夠的。 “今年,我們要快速沖破‘搖籃期’,讓混動系統的產量沖上去。”
“我們與日本的差距是在產業化方面,他們做了20年,而我們才剛剛開始。”張聚東強調,根據科力遠的規劃,隨著佛山工廠的投產,今年年底其CHS產能規模將達15萬套,2018年底升至30萬套,2020年有望實現100萬套。
科力遠的堅持似乎正在迎來破局之點。據介紹,2016年12月,國內首款自主深度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吉利帝豪EC7(HEV混動版)已經交付,目前在國內多個城市進行示范運營,平均百公里油耗4.9~5.5L。“這意味著CHS平臺正式進入產業化階段。”張聚東說。此外,為吉利帝豪PHEV定制的CHS插電式混合動力總成系統也將于近期裝車交付,在混動系統大規模推向市場前,開發插電式混動也成為科力遠應對客戶和市場需求而選擇的一條路線。另據了解,除吉利外,科力遠與長安汽車等國內整車企業的合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平臺產業化加速度
6月16日,科力遠的定增方案被證監會批復核準。根據方案,約15億元定增資金將用于動力電池、泡沫鎳項目的建設及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總成系統的進一步開發與產業化,以進一步增強公司在電池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同日,科力遠還宣布CHS平臺與云內動力簽訂協議成立合資公司,合作領域將集中于柴油深度混合動力系統。
張聚東表示,合資體現了產業資本對CHS核心技術價值的認可。而這種以技術輸出為主的輕模式被部分業內人士視為CHS平臺戰略的進一步深化和產業化加速。作為國內惟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混動總成系統平臺,CHS將專注于通用技術的研發與分享,同時利用自身核心技術聚合汽車產業鏈有實力的整車企業和合作伙伴,并依托股東方及合作伙伴的采購規模、銷售渠道、市場推廣等運營能力,快速提高混動技術的市場滲透率,降低成本并形成正循環,共同打造混動生態圈。
作為向汽車動力總成企業轉型的供應商,科力遠如果能依靠自身的力量獲得市場的成功,將成為中國零部件行業的一個標桿。通往成功的路往往荊棘密布,科力遠面對的考驗還有很多,但張聚東說:“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科力遠的混動之路看起來已不再孤獨,新曙光或許就在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