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2023年版)》、《電力負荷管理辦法(2023年版)》。鼓勵推廣新型儲能、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空調負荷等主體參與需求響應。
《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2023年版)》明確了,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在節約用電、需求響應、綠色用電等方面的要求。
節約用電
實施電網企業電力需求側管理目標責任考核評價制度,省級電力運行主管部門制定和下達本級電網企業電力電量節約指標,采取評價與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實行年度評價、統籌考核;電網企業當年電力、電量節約指標不低于其售電營業區內上年最大用電負荷的 0.3%、上年售電量的 0.3%。
需求響應
提升需求響應能力。到 2025 年,各省需求響應能力達到最大用電負荷的 3%—5%,其中年度最大用電負荷峰谷差率超過 40%的省份達到 5%或以上。到 2030 年,形成規模化的實時需求響應能力,結合輔助服務市場、電能量市場交易可實現電網區域內需求側資源共享互濟。
全面推進需求側資源參與電能量和輔助服務市場常態化運行。鼓勵滿足條件的需求響應主體提供輔助服務,保障電力系統穩定運行。鼓勵通過市場化手段,遴選具備條件的需求響應主體提供系統應急備用服務,簽署中長期合約并明確根據電網運行需要優先調用。支持符合要求的需求響應主體參與容量市場交易或納入容量補償范圍。
綠色用電
加強高耗能、高排放企業使用綠電的剛性約束,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高耗能、高排放企業電力消費中綠電最低占比。
有序用電
電網企業依托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開展負荷精準調控,各地負荷監測能力應逐步達到本地區最大用電負荷的 70%以上,負荷控制能力應逐步達到本地區最大用電負荷的 20%以上。
《電力負荷管理辦法(2023年版)》明確了,為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在需求響應、有序用電、系統支撐等方面的管理辦法。
需求響應
建立并完善與電力市場銜接的需求響應價格機制。根據“誰提供、誰獲利,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支持具備條件的地區,通過實施尖峰電價、拉大現貨市場限價區間等手段提高經濟激勵水平。鼓勵需求響應主體參與相應電能量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容量市場等,按市場規則獲取經濟收益。
有序用電
有序用電方案規模應不低于本地區歷史最高負荷的30%;若無法滿足以上條件,應將本地區所有重點保障用電以外的負荷全部納入方案。方案按照Ⅰ—Ⅵ級六個等級制定,每 5%為一檔。各地可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在上述等級的基礎上制定細化方案。
有序用電方案實施期間,電網企業應在電力運行主管部門指導下加強網省間余缺調劑和相互支援。電力供應緊張期間,燃煤自備電廠、應急備用發電機組應嚴格按電力調度機構要求應開盡開、應發盡發。
系統支撐
各級電力運行主管部門應指導電網企業統籌推進本地區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建設,制定負荷資源接入年度目標,逐步實現 10 千伏(6 千伏)及以上高壓用戶全覆蓋。負荷聚合商、虛擬電廠應接入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確保負荷資源的統一管理、統一調控、統一服務,電網企業為第三方經營主體提供數據支撐和技術服務。
通知原文如下: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印發《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2023年版)》的通知
發改運行規〔2023〕128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委、經信委(工信委、工信廳)、物價局、財政廳(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委、局)、國資委、能源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國家能源局各派出機構,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確保能源安全,我們對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
財 政 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務院國資委
國 家 能 源 局
2023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