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礪
一波三折的珠海造車夢
5月24日在北京召開的2017年國際道路運輸展覽會上,珠海銀隆成了主角,其不僅一口氣展示了6款電動車型,還推出了從鈦酸鋰電池材料、電池產品到快速充電設施等全產業鏈產品,參展規模創歷年之最。
在稍早舉行的2017中國汽車論壇上,珠海銀隆董事長魏銀倉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旗幟人物之一,受邀介紹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前景。中興智能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田鋒在3月的一個論壇上也表示,要在珠海率先將無人駕駛項目產業化。
以銀隆、中興智能汽車為代表的珠海新能源汽車軍團頻繁活躍在市場和技術的前沿。而在2016年之前,這一幕還出乎很多人的想象。
珠海的造車夢可追溯至2002年。在此之前,珠海的汽車工業基本是空白,直到2002年左右才將在韶關的廣通汽車引入珠海南屏科技工業園,擁有了生產客車的能力。但由于珠海本身市場有限,加上區域內上下游配套產業不夠完善,汽車產業發展緩慢。
數據顯示,廣通汽車的年產量長期維持在3000輛大中型客車的水平,在中國每年50多萬臺的客車總體銷量中,排名靠后,市場占有率不高。珠海的汽車產業在珠三角長期處于弱勢地位。
有知情人士表示,汽車產業需要技術積累和發達完善的制造業,過去主要分布在上海、吉林、湖北等區域,珠海汽車工業缺乏積累,起步又太晚,要想在傳統汽車領域反超基本上已經沒有可能。
珠海最終另辟“陣地”,將目光瞄準了剛開始起步的新能源汽車。2008年,魏銀倉攜銀隆在珠海建設新能源產業園,上馬儲能、電動客車等項目。這也成為珠海邁出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第一步。
不過,最初幾年,珠海銀隆發展并不順利,由于行業壁壘、充電樁等硬件設施不完善、充電時間長等原因,銀隆的電動客車業務拓展一度遇阻。魏銀倉曾向媒體坦言,企業成立之初,因為不享受政府補貼,未被納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目錄》,電動公交車已經生產完畢,卻只能放在庫房里,遲遲不能交付,電動車項目在2015年之前曾連續虧損了幾年。
這后來也成為一些質疑者批評董明珠嘗試收購銀隆的一個主要原因。
為了幫助銀隆壯大,珠海大力扶持,2010年國慶開辟了全國首條商業運營的純電動公交線路,由銀隆生產的首批20臺純電動公交車陸續上路運營,在為銀隆帶來訂單的同時,也讓珠海一舉成為廣東首個使用純電動公交車的城市。
2013年,珠海公交更是一口氣宣布訂購銀隆純電動公交車500臺用于替換老式柴油公交。
為了在電動汽車的核心領域———電池技術上實現突破,珠海銀隆2010年花約4億元人民幣,收購了美國奧鈦53.3%的股份,掌握了世界領先的鈦酸鋰電池技術。
該技術后來也被董明珠看好,并成為她最終攜手王健林、劉強東投資銀隆的一個重要原因。董明珠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其愿意拿出所有資產,投入到銀隆,主要業務是用于新能源車的鈦酸鋰電池。
她說,與傳統的電池相比,鈦酸鋰電池具有充電快、安全性高、使用壽命長,能夠適應高寒溫度等優點,并稱贊該技術是被埋在沙子里的金子,“全中國用銀隆新能源電池,霧霾天氣能減少一半”。
盡管鈦酸鋰電池也存在能量密度底、續航里程短的不足,但一個事實是,獲得鈦酸鋰電池技術的銀隆2014年開始帶動珠海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漸步入“快車道”。
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銀隆營收僅3.48億元,扣除成本,當年虧損2.66億元,但到了2015年便扭虧為盈,營收38.62億元,凈利潤4.16億元。2016年營收攀升至78.98億元,凈利潤8.36億元,幾乎每年都在以倍增的速度成長。
在銀隆的帶動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在珠海迅速完善,僅銀隆所在的珠海三灶鎮,便聚集了三井、力派爾等近20家汽車配件企業,主要生產汽車制動系統、車載冰箱、電機換向器等汽車零部件。
最新出爐的純電動車年產量榜單顯示,2015年,珠海銀隆生產純電動客車僅3189臺,但到了2016年已攀升至6047輛,比上一年累計增長90%,位列第五。
雄起
有望誕生兩個世界五百強企業
對于2016年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而言,最火的新聞莫過于董明珠投資銀隆的一波三折了。長期默默耕耘電動客車,未涉足小型家用車知名度尚不高的銀隆也因此聲名鵲起,獲得海量的曝光。
有業界人士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為珠海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打了一個免費廣告,有助于提升珠海對產業上下游企業的吸引力。
就在董明珠投資銀隆沸沸揚揚之際,去年8月19日,傳統手機設備生產商中興通訊投資百億,與珠海合作啟動了智能汽車項目,當天拍下了金灣區三灶鎮定家灣工業區定中路西側的一塊35.6平方米工業用地,將用兩年時間打造新能源汽車總部基地和智能汽車生產基地。
根據計劃,中興智能汽車項目共占地約1200畝。其中,一期工程約600畝,全部完工后形成年產新能源客車整車1萬輛的生產能力,二期項目達產后將實現年產新能源客車整車2萬輛、專用車1萬輛的生產能力,并計劃生產新能源乘用車。
盡管基地還在施工,但中興不久前并購廣通客車,截至今年4月,利用現有廠房生產了200多臺純電動公交車。
憑借中興的強大市場網絡,被收入旗下的廣通客車今年表現搶眼,一季度交付電動客車205輛,去年同期該數字還是0,一躍成為我國一季度純電動客車銷量第一的龍頭老大。
中興方面預計,整個新能源汽車項目達產后年產值可達1000億元,實現再造一個中興通訊的目標。在此之前,珠海只有格力電器一家產值千億的企業。
另外,珠海銀隆也提出了打造千億級企業的目標。魏銀倉表示,有信心在三年內成為國內新能源行業一流企業,五年內打造千億元產值的新能源企業并實現世界一流。
作為重要投資人,董明珠一直看好銀隆,并在公開場合表示,銀隆是珠海最有可能成為繼格力電器之后,下一個發展到千億級規模的企業。
有媒體為此評論,如果上述目標順利實現,意味著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珠海將出現兩個世界500強企業。
2016年,時任金灣區常務副區長周樂偉表示,未來,金灣區新能源領域將形成中興、格力兩大上市公司引領、齊頭并進的產業格局,有實力打造全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
《珠海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則提出,到2020年,珠海要建設成為全省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和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成為全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范的優秀城市。
布陣
從吃不飽到對外擴張,輻射效應凸顯
從“吃不飽”到對外輻射擴張,迅速壯大的珠海新能源汽車產業輻射效應開始凸顯。
去年12月6日董明珠宣布入股銀隆后第二天,總投資約100億元的銀隆成都基地舉行開工儀式,全面投入運營后,將實現10億安時/年鈦酸鋰電池和1.5萬輛客車物流車的產能,計劃于2017年6月投產。
2017年1月21日,董明珠現身“蘭州宇通客車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資產重組及產業升級合同簽約儀式”,珠海銀隆及其關聯方持股80%,成為重組后的蘭州宇通的最大股東。
2月6日,天津市政府、格力電器、珠海銀隆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珠海銀隆注冊1億元成立天津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與格力集團將投資百億,建立智能電器、智能裝備、新能源電池及汽車產業基地。
5月3日,珠海銀隆蘭州新區新能源客車生產基地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超百億元。
5月9日,董明珠為銀隆新能源南京產業園項目揮鏟奠基。
短短五個月內,由珠海企業投資的四個新能源基地項目同時進行,總投資近400億。
魏銀倉在媒體上公開表示,2017年的目標是3萬輛產能,奔三百億(銷售額)目標去。2020年的產能目標則是達到10萬輛。
逐鹿
多地角逐珠海面臨挑戰
隨著全國多個城市角逐新能源汽車產業,資本蜂擁而至,珠海距實現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硅谷”,打造最大生產基地的目標尚有很長一段路。
撇開上海、湖北、吉林這些傳統的汽車制造重鎮,即便是在珠三角區域內,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爭可謂如火如荼,現有的競爭者有深圳的比亞迪、廣州的廣汽集團,它們憑借在傳統汽車制造的技術積累,在新能源汽車,特別是新能源家庭乘用車市場上遠超珠海。
另一方面,新的競爭者不斷入局。去年11月,京金龍投資80億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在深圳坪山開工,項目將分三期建設,項目建成后將具備年產1萬輛大中型客車、2萬輛輕型商用車的生產能力及核心零部件生產能力。
今年4月27日,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正式開工建設,該產業園將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制造共享平臺,最終形成融合智慧生活的全產業鏈開放創新生態系統。據悉,該產業園的整車規劃產能為每年40萬輛,總投資額預計超450億元。
今年5月4日,小鵬汽車在廣東肇慶市斥資百億建設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此外,陸地方舟也投資17.83億元在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明城工業園建純電動乘用車項目,建成投產可具備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能力。
各城市為了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也不斷加碼。如深圳市于2018年、廣州市于2019年、佛山市于2020年力爭實現純電動公交占比達100%。
起步較晚、人口少市場相對小的珠海面臨挑戰。統計顯示,2016年,全國純電動客車市場共計生產11.57萬輛,但珠海的新能源汽車尚不足1萬臺,在全國的比重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珠海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幾乎都是客車,市場更廣的中小型乘用車市場幾乎沒有涉足。
對策
盡快幫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融入珠三角產業體系
珠海新能源汽車產業怎樣才能后來居上,成為中國的“硅谷”呢?廣東省社科院副研究員、中國城市創新指數研究課題組組長萬陸表示,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全球都處于產業布局階段,珠海與國內外的差距比較小,可通過自主創新加強自身的技術優勢,為珠三角帶來搶占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的機遇。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在汽車產業鏈上,珠海已具備整車制造環節的基礎,但相對而言,格力、中興的新能源汽車還未真正進入生產階段,因此,對珠海來說,幫助兩個龍頭企業盡快做大做強,打造以骨干企業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顯得異常迫切。同時,還應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突出自身特色優勢,形成核心競爭力,以打造龍頭強勁、配套能力強、結構合理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區域和產業集群。
他認為,從全國來看,以北京為代表的北方地區,在新能源產業擁有技術和政策優勢,江浙一帶擁有良好的配套鏈條。而珠海要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需要融入整個珠三角新能源產業發展體系中,避免封閉起來追求小而全。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技術部主任何鵬建議,珠海要想后發制人,就要維持產業研發與產品制造的綜合優勢,尤其是繼續加大研發人才培養,保持相對的成本優勢,使研發與制造的綜合優勢得到有效體現。
造車目標
《珠海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則提出,到2020年,珠海要建設成為全省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和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成為全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范的優秀城市。
對珠海來說,幫助兩個龍頭企業盡快做大做強,打造以骨干企業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顯得異常迫切。同時,還應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突出自身特色優勢,形成核心競爭力,以打造龍頭強勁、配套能力強、結構合理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區域和產業集群。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