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關員在驗放風電安裝船所需進口設備。
近日,位于芝罘灣畔的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造船碼頭上,企業申報進口的21套設備貨證一致性及機械電氣安全等項目,經海關核驗合格、完成全部入境驗放手續后,相關設備快速進入了施工環節,并于當天吊裝到正在建造的風電安裝船上。
正在建造的風電安裝船,目前為全球最大,也是最新一代風電安裝船。中集來福士承接建造的這一重點船舶,共有44個分段,分13批進行施工。
相較于其他海上作業裝備,風電安裝船不僅需要較強的自航能力,還要配備重型吊機等多種設備,體積大、周期長、工序多,需要較多的進口設備和料件,能否順利高效完成進口流程,將直接影響各環節的銜接和施工進度。
據中集來福士供應鏈管理中心報關運輸室主任尉春濤介紹,風電安裝船建造成本很高,占用了大量的流動資金,企業迫切希望能夠提升設備通關速度,加快建造進度,盡早交付訂單,早日兌現收益。
“便利風電、氫能等清潔能源裝備與關鍵零部件進口,是海關總署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煙臺海關服務新興特色產業穩步發展的切實舉措。”煙臺海關駐芝罘辦事處稽查三科科長鞠軍峰介紹說,為加快這一措施的落地,他們針對企業需求,通過實行“聯網監管+主料工作”模式,將企業申報進口的近千種料件中的主料納入加工貿易電子賬冊監管,為近百種船用零件建立歸類數據庫,有效保障了進口設備申報“零差錯”。同時,通過提前了解企業進口計劃,針對大型設備不易搬卸運輸等難點,全程跟蹤監管,并到施工現場進行實地查驗,全力保障進口設備物資驗放提速。
“現在我們急需的進口設備可基本實現當天運抵、當天通關、當天查驗,合格產品當天放行、當天安裝。”尉春濤告訴記者,“企業目前有6艘風電安裝船正在同時開工建造。”
近日,煙臺鐵中寶鋼鐵加工有限公司申報進口的153.2噸合金鋼板抵達煙臺港,憑借企業提交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原產地證書,企業可獲得減免6.2萬元稅款的實際優惠,海關工作人員當日就為其辦理了快速放行手續。
作為一家海洋工程平臺裝備制造企業,該公司進口合金鋼板加工成海上風電設備后出口。受制于人力、物力等成本攀升,企業利潤偏低。RCEP落地實施后,企業自日本進口合金鋼板在我國通關時的進口稅率由3%降為零關稅,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
“RCEP生效以來,我們已累計享受關稅減免180余萬元,同時帶動了內貿訂單大幅增長,加快了融入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步伐。”公司業務經理曲曉群表示,今年前7個月,該企業合金鋼進口量同比增長30%,海上風電設備內外貿累計銷售額同比增長超兩成。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煙臺海關已監管驗放進出口風電設備總值超3000萬元。下一步他們還將繼續暢通風電設備及相關零部件、重要原材料的進出口通道,保障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設備順利通關,服務轄區風電產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