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化風為電 開啟海上風電“大”時代

發布日期:2023-07-10

核心提示:主鉤停,大臂停,吊機回轉向左對講機傳出的聲聲指令裹著海風,回蕩在白鶴灘號上空,重達54噸的風機葉片上,176顆螺栓分毫不差同
“主鉤停,大臂停,吊機回轉向左……”對講機傳出的聲聲指令裹著海風,回蕩在“白鶴灘”號上空,重達54噸的風機葉片上,176顆螺栓分毫不差同時插入輪轂孔位,對位精度達到毫米級……6月28日,福建海上風電場,由三峽集團等單位聯合研制的全球首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成功吊裝。
 
“白鶴灘”號吊機長萬漢平松開手中的操作桿,臉上露出一絲微笑,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參與大國重器的建設了。5年前,萬漢平完成了他職業生涯中的首個得意之作——港珠澳大橋建設。看著眼前一臺臺高聳的白色風機,他長舒了一口氣,緩緩說道:“我開吊機已經二十多年了,之前的港珠澳大橋的吊裝還令我記憶猶新,現在又參與了16兆瓦風機吊裝,由衷感到自豪。”
 
萬漢平的確有理由自豪,他操作的“白鶴灘”號是全球首艘新一代2000噸級海上風電安裝平臺,同時也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海上風電安裝平臺;他所吊起的16兆瓦風機,則是全球已建成的單機容量最大風電機組。如今,“全球首艘”遇上了“全球之最”,兩個“大國重器”在萬漢平手中完成精準對接。
 
“頭雁”效應引領產業生態
 
江蘇連云港大浦工業園區內,一支支百米長的“龐然大物”整齊碼放,等待奔赴深藍。中復連眾復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經理薄杉杉指著它們說:“我們現在生產一只葉片只需要十來天的時間,可在十幾年前,我們連一支大風機機組葉片都造不出來,全得指望進口。”
 
2008年,由三峽上海院勘測設計的亞洲首個海上風電場——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項目正式開工,自此拉開了我國發展海上風電產業的序幕,僅用了4年左右的時間,我國便已實現葉片生產技術自主可控。16兆瓦風機所使用的123米超長葉片,由我國自主研發制造,擁有100%自主知識產權,代表了全球風電裝備的最新技術水準。
 
連云港中復連眾復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葉片生產廠
 
如今,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巍然矗立在海面之上,三只123米長的葉片在空中舒展,等待著擁抱海風,化風為電。“現在我們生產的葉片已經出口到了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近十個國家。”薄杉杉說。
 
16兆瓦風機的誕生極大推動了上下游產業的發展,促進與之相配套的工藝、技術、材料的進步。“如果沒有16兆瓦風機,我們就不會去研發生產123米超長葉片。光我們一家葉片廠,就涉及到上百家材料供應商,可以說16兆瓦風機帶動了我們上游全產業鏈的發展。”薄杉杉介紹道。
 
有需求,就有動力。由16兆瓦風機催生的國產技術突破,還體現在軸承上。
 
16兆瓦機組所使用的主軸軸承直徑可達12米以上,這種重載大尺寸軸承,被行業評價為“我國風電軸承發展的里程碑”。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董漢杰表示,16兆瓦海上風機主軸軸承解決了大尺寸軸承鋼材純凈度、偏析等系列問題,大大提升了我國高端軸承設計、制造、檢測等技術水平。
 
海上風電是典型的鏈條式產業——上游涉及葉片、軸承等關鍵零部件制造,中游為整機與基礎施工,下游則是風電場運維。一定程度上說,一國的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水平,折射的是該國的海洋工程技術進步和海洋經濟發展能力。
 
“我們始終踐行‘海上風電引領者’戰略,堅持海上風電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堅定不移推動海上風電關鍵技術突破創新,當好海上風電產業鏈‘鏈長’。”三峽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雷鳴山說,“三峽集團作為‘頭雁企業’,就是要不斷激活產業鏈‘雁陣效應’,不斷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這是中央企業的責任所在、使命使然。”
 
截至2022年底,三峽集團新能源裝機容量近3200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裝機容量近500萬千瓦,居中國第一,全球第二。
 
海上“穿針引線”穩如磐石
 
高聳的武夷山脈與臺灣山脈,猶如小巷弄旁的兩面高墻,使得臺灣海峽海風勁掠。這里常年風高浪急、海況惡劣,施工作業本就困難重重,再加上16兆瓦風機葉片的葉根直徑超過5米,均布176顆螺栓,在進行吊裝時需要在百米高空將這176顆螺栓同時與輪轂精準對接。整個吊裝作業就如同在海上進行“穿針引線”,這對海上施工的條件和裝備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隨著我國海上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海上風電機組的單機容量不斷增大,海上風電項目持續向深遠海邁進,風機基礎施工和設備安裝難度急劇增加,與之匹配的大型施工船機設備資源緊缺,是很長一段時間內制約海上風電工程建設的瓶頸之一。
 
如何在深遠海安全高效地進行風電基礎施工和風機設備安裝,成為我國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的一道“必答題”。
 
為開發深遠海海上風電、攻克深遠海施工難關,推動海上風電開發空間實現倍數級增長,三峽集團決定自主打造海上風電施工裝備。
 
時間回到三年前,三峽物資招標公司副總經理蔡肇斌接到了一個讓他既興奮又發愁的任務——用最快速度拿出海上風電關鍵施工船機籌劃方案。“海上風電施工船是我們之前從未涉足過的領域,專業人才也非常緊缺。”蔡肇斌回憶道,“但就算困難再多,我們也要搞下去!”
 
項目按照“立足國產、技術成熟、提高效率、經濟可行”的原則正式開展。為保障“白鶴灘”號順利建成,三峽物資招標公司市場發展部經理胡江波帶領項目團隊走遍了中國一萬八千多公里的大陸海岸線,同國內數十家船舶設計、建造、關鍵設備廠家,開展了數十場調研交流。
 
“白鶴灘”號從正式開工到最終建成,僅用了一年零兩個月,成為全球首艘第四代2000噸級海上風電安裝平臺。
 
“白鶴灘”號
 
白鶴起舞向深藍!“白鶴灘”號于今年2月初在廣東陽江完成首秀,充分驗證了自己的作業能力。
 
為了順利完成此次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首次吊裝,“白鶴灘”號從廣東航行560海里來到福建海上風電場。“穩是在百米高空進行吊裝作業的關鍵,任何一絲晃動對于吊裝作業來說都有可能產生嚴重的影響,‘白鶴灘’號擁有四條120米三角桁架式樁腿,能夠緩慢插入海底,穿過淤泥直達粉土層,牢牢站立在海上作業點,此后通過馬達將平臺升至海面上方,使船體完全脫離水面,不受海浪影響,在施工時‘穩如磐石’。”三峽物資招標公司“白鶴灘”號技術負責人王懷剛說。
 
“白鶴灘”號牢牢“站立”在海上作業點
 
不僅如此,“白鶴灘”號4200平方米的甲板面積,足有10個籃球場大,為安裝作業提供了寬敞的空間,加之其配有的2000噸級起重機,可滿足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吊裝作業要求。“‘白鶴灘’號是目前國內首屈一指的海上風電安裝平臺,其強大綜合作業能力給了我們充足的信心,此次吊裝也證明了以‘白鶴灘’號的能力進行16兆瓦風機吊裝工作還是游刃有余的。”三峽物資招標公司“白鶴灘”號總協調馮偉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白鶴灘”號實現了我國海上風電施工裝備的跨越式發展,促進了大型海上風電施工裝備制造技術升級,為我國海上風電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向近海深水區及深遠海邁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白鶴灘”號正在進行吊裝作業

 
 
[ 行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