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啟信寶聯合城市進化論對光伏產業上中下游環節企業數量、業務畫像、專利等信息進行挖掘,整理發布了《中國光伏產業區域圖鑒》,從產業概況、關鍵指標、區域分布、城市表現等多維度梳理國內光伏產業發展動態,用大數據描繪各大城市在光伏產業領域的競逐情況。
記者注意到,該報告顯示,從省份分布來看,截至2023年3月,江蘇、山東、廣東三個省份光伏產業存續企業數量最多,集中度最高。其中,江蘇領跑全國,光伏產業存續企業數量超9000家,山東、廣東等地企業數量均在5000家左右,領先于其它省份。
該報告從企業技術創新、科創資質、研發實力、企業成長性以及行業潛力5個維度對光伏企業進行了科創能力分析。光伏產業鏈中,科創企業主要集中在江蘇、廣東、浙江三省,三省的科創企業數量約為2800家、1600家、1300家左右,分別占比25.02%、14.70%以及11.91%。
從光伏產業鏈上中下游TOP城市分布來看,江蘇在上游優勢明顯,除石家莊、滁州外,TOP10城市中,徐州、蘇州、連云港、無錫、揚州占據半壁江山。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在中游發力,蘇州、無錫、上海續存企業數量位列前三,東莞、深圳緊隨其后。北方城市在下游表現亮眼,天津、臨汾、濰坊、北京進入前五。
近年來,江蘇堅持把實體經濟作為看家本領,把新能源產業作為重要發展方向,加快推進光伏產業創新升級,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集聚效應不斷顯現,擁有從高純多晶硅、硅片到電池、組件再到光伏發電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涌現出以天合光能為龍頭的一大批領軍企業,形成以常州、鹽城、淮安、宿遷等地為引領的產業集聚地。
2022年,江蘇光伏產業實現營業收入6112 億元。電池組件產量占全國50%以上。僅一季度,光伏行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36.2%,高于規上工業增速 30.7 個百分點。江蘇“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正式印發,明確到2025年光伏累計裝機35GW以上,這意味著“十四五”期間江蘇省將有18.16GW光伏新增并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