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外媒:美、德企業加速布局中國市場

發布日期:2023-04-18

核心提示: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袁 野進入2023年,隨著中國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外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布局開始加速。4月9日,美國電動汽車及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袁 野
 
進入2023年,隨著中國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外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布局開始加速。
 
4月9日,美國電動汽車及能源企業特斯拉宣布,將在上海開設一家工廠,生產Megapack大型電池。美國《華盛頓郵報》評論稱,此舉“鞏固了這家美國公司在中國的又一個立足點”。
 
特斯拉在其推特賬號上表示,設在上海的“超級工廠”每年可生產1萬臺Megapack電池組,產量與特斯拉在美國加州的巨型工廠相當。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上海工廠將“補充”加州的產能。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特斯拉在海外建立的首個儲能超級工廠項目。
 
《華盛頓郵報》稱,這一超級工廠將落戶上海的臨港新片區,這里也是特斯拉汽車工廠的所在地。新工廠計劃于2023年第三季度開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產。
 
與特斯拉大多數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產品(比如電動汽車)不同,Megapack更像能源基礎設施,而非消費品。這種電池旨在儲存來自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能量,以備不時之需。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站“Verge”報道,Megapack已被用于蘋果公司在美國加州的可再生能源存儲項目,以及得克薩斯州休斯敦附近的儲能項目。
 
特斯拉官網寫道,以這種方式儲存能量有助于“穩定電網,防止停電”。該公司介紹稱,一臺Megapack可儲存滿足3600個家庭使用1個小時的能量。
 
美國《紐約時報》稱,“加倍下注”中國的不止特斯拉。德國經濟的兩個強大引擎大眾汽車公司和巴斯夫化工公司,也在擴大對華巨額投資。
 
《紐約時報》稱,在中國已擁有40多家工廠的大眾汽車于4月上旬宣布了一項新舉措,將按照中國客戶的需求定制車型,比如內置卡拉OK機等功能,并向中國的合作伙伴和生產基地投資數十億美元。這是大眾汽車去年推出的“在中國,為中國”戰略布局的一部分。
 
在中國擁有30個生產基地的巴斯夫將斥資100億歐元建設新的化工生產基地,其規模將與巴斯夫位于德國路德維希港、占地約10平方公里的總部園區相當。
 
“全德國的高管都明白,這種投資與美國在經濟上孤立中國的努力背道而馳。”《紐約時報》寫道,“他們給出的理由是,來自中國的營收對他們在歐洲蓬勃發展至關重要。”
 
《紐約時報》援引巴斯夫CEO薄睦樂的發言稱,有了來自中國的收入,公司就能抵消歐洲的高能源成本等帶來的損失。
 
“如果沒有在中國的業務,根本不可能在這里進行所需的重組。”今年2月,薄睦樂在公司的年報會議上對媒體說,“我們在歐洲的哪個投資項目能賺錢,能說出一項嗎?”
 
大眾汽車的高管私下承認,該公司面臨類似的困境。歐洲的能源成本和勞動力成本高昂,大眾汽車嚴重依賴中國市場,以幫助維持其在歐洲的業務。
 
《紐約時報》稱,德國相當依賴對華出口,也需要中國提供技術產品,比如手機和LED產品,以及鋰等原材料。這些原材料對于德國向清潔的能源和交通工具轉型至關重要。
 
德國智庫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旗下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倡議機構主任卡特琳·卡明指出,“德國的依賴性太強”,短期內不可能改變與中國的關系。
 
德國“德國之聲”電臺報道稱,2022年中德雙邊貿易額達2979億歐元,中國連續7年成為德國的最大貿易伙伴。2022年,德國從中國的進口增長了33%,達1910億歐元;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3%,為1070億歐元。
 
“德國之聲”援引德國經濟研究所2月發布的一項調研結果稱,2022年德國企業在華投資為創紀錄的115億歐元。
 
根據德國聯邦銀行的數據,2020年德企對華投資為21億歐元,2021年暴漲至約100億歐元。“中國的招商努力很有成效。”德國經濟研究所稱,“對德企高管們來說,中國作為銷售市場的發展前景極具吸引力。”
 
汽車工業是長期主導中德貿易關系的一個領域。包括寶馬和梅賽德斯-奔馳在內的德國車企在華銷量約占其總產量的三分之一,高于其在整個西歐的銷量。同時,比亞迪、蔚來等中國品牌電動車也在向德國市場發展。
 
《紐約時報》稱,去年9月,奧利弗·布魯姆接任大眾汽車CEO。不久,他花了幾周時間訪問中國。返回德國后,他宣布加強大眾汽車在中國的合作伙伴關系,這清楚地表明了他的優先事項。
 
“為了傾聽中國客戶的意見,我們必須與當地合作伙伴更緊密地合作。”今年3月,布魯姆在公司年度財報會議上告訴媒體,“這將是2030年戰略的一部分。”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一項研究表明,與中國“脫鉤”對整個歐洲來說代價高昂;考慮到德中經濟關系的緊密程度,“脫鉤”對德國來說代價尤其高:德國可能損失超過1310億歐元的收入。
 
《紐約時報》稱,俄烏沖突發生后,德國失去了“價格合理”的天然氣供應。德國正竭力避免另一輪經濟動蕩,它需要平衡經濟利益與國家安全的擔憂。
 
“我們希望對華采取積極的做法,而不是反華的做法。”德國總理朔爾茨的經濟顧問約爾格·庫基斯對《紐約時報》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 行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