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南高齒(淮安)高速齒輪制造有限公司,在金湖縣制造基地舉行主齒輪箱10萬臺下線儀式。
2021年4月,金湖與南高齒結緣于美好的春天。從那時起,全縣上下與南高齒一條心、一起拼,于一片荒蕪中見證了南高齒金湖基地廠區的拔地而起。一期項目從首次接洽到項目簽約僅用時54天、從正式簽約到項目開工僅用時52天、33萬平方米廠房僅用時302天就竣工投產,再到此次主齒輪箱10萬臺交付,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跑出了金湖“加速度”,這是金湖利用“強勁風口”支撐風電產業“滿帆起航”的一個縮影。
堅實的產業基礎
裝備制造業是金湖的傳統優勢產業,依托石油機械、儀器儀表兩大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該縣吸引集聚上下游關聯規模企業200多家,從金屬熔融到鑄鍛鑄造、零部件加工、熱處理、表面處理,再到總裝總成,在金湖范圍內可以為裝備制造就近找到完整的產業配套。
多年來,金湖堅持狠抓實體經濟不動搖,圍繞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大健康三大主導產業,持續念好內培、外引、優服務、強平臺“十字訣”,以天津中重、理士新能源智造園區等重特大項目的攻堅突破,持續推動主導產業串珠成鏈、集聚發展,在全市重特大項目攻堅考核中實現“四連冠”。得益于良好豐富的風光電資源,目前,金湖新能源總裝機規模(光伏、風電)達1.24GW,其中風電裝機容量達506.6MW。2022年,清潔能源發電量(含燃氣)達17.1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91.9%,這為風電裝備的成果展示、推廣應用提供廣闊空間。
開放的比較優勢
處于江蘇幾何中心的金湖與鹽城、南通、連云港等風電資源開發大市直線距離都在150公里以內,寧淮高鐵建成后,金湖站點到南京僅需28分鐘。依托以高等級內河航道、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國家級通用機場為主體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為落戶金湖的企業提供高速高效、低成本的交通運輸服務,助力企業就近完成產業配套,加快布局沿海步伐,開拓海外市場。更為難得的是,作為南京都市圈的“后花園”,金湖生態稟賦良好,境內高郵湖、寶應湖、白馬湖三湖環繞,淮河入江水道穿境而過,一縣坐擁三湖,是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大運河文化帶、淮河生態經濟帶和南京都市圈等國家重大戰略交匯疊加,金湖在產業配套、要素配備上的競爭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優越的營商環境
金湖始終踐行“做得比說得好、服務比需求早”理念,把優化營商環境放在頭版頭條位置,當好產業發展“首席服務官”。據介紹,政府對來金湖投資的項目行政審批事項提供全程免費代辦幫辦服務,全力做好土地等資源要素保障供給。“拿地即開工”“建成即投產”在金湖成為常態,營商環境便利度指標排名位居全省前列且逐年進步,創成江蘇省知識產權建設示范縣,入選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示范縣培育名單,連續多年蟬聯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投資潛力三個“全國百強縣”。
在有效提升投資環境的同時,金湖持續推動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政策環境、人文環境同步優化,始終把企業家當作“自家人”,把企業事當作“自己事”,助企服務從“圍墻外”向“圍墻內”延伸,讓所有客商在金湖都能夠感受到家的溫暖。全縣群眾安全感指數保持高位,“夜間安全感”“黑惡犯罪認知率”兩項指標全省最好。伴隨著南高齒主齒輪箱第10萬臺的順利下線,金湖將依托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良好基礎,以南高齒項目為核心,推動風電產業逐步向其他配套部件、整機成套裝備、運維服務保障等全產業鏈延伸覆蓋,通過黨委政府的有形之手、市場的無形之手,激勵企業在時代的浪潮中敢闖敢干、乘風而起,共同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能源裝備產業集群高地。